消費者起訴愛馬仕配貨潛規則!近日,兩位美國消費者對愛馬仕提起集體訴訟。原告指控愛馬仕將鉑金包與其他服飾、配飾捆綁銷售的方式,違反了美國相關法律。
原告表示,消費者不能走進一家愛馬仕零售店直接挑選購買鉑金包,通常情況下,只有那些被認為有資格購買鉑金包的消費者才會被帶到VIP私人房間里展示鉑金包。至于能買到哪款鉑金包,想要什么風格、尺寸、顏色、皮革等,更不是消費者能說了算的。“愛馬仕的銷售人員只向那些有足夠購買歷史的消費者提供鉑金包。”上述訴訟文件顯示,也就是說,為了取得購買鉑金包的“資格”,消費者得先買足愛馬仕的“輔助產品”。原告認為,愛馬仕的銷售人員按小時計酬,并且能根據銷售額獲取傭金。“銷售人員的傭金率根據銷售產品的類型而有所不同——銷售愛馬仕的鞋子、圍巾、珠寶、家居用品的傭金為3%;銷售除鉑金包以外的其他愛馬仕手提包傭金為1.5%;而銷售鉑金包則不獲得任何傭金。”
為了獲得購買鉑金包的“入場券”,上述一位原告花費了數萬美元購買愛馬仕的“輔助產品”。“因為被告知‘特色包’將提供給‘一直支持我們業務的客戶’”,原告理解為她還需要在輔助產品上花費更多,才能買到愛馬仕鉑金包。結果,買了很多配飾的她,最終也未能如愿取得鉑金包的購買權。無獨有偶,在中國也有類似事件。今年1月,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環球新財訊》報道,浙江寧波的消費者杜女士向媒體反映,她本想在當地愛馬仕門店購買一款包袋,但店員表示,想要買包,就得先“配貨”。為此,杜女士花了140多萬元購買了包括項鏈、杯子、碟子、衣服、腰帶等在內的若干愛馬仕品牌商品,但店員還是聲稱“無貨”,拒絕賣給她想要的包款。“杜女士說,她配完貨后,門店經理卻說,我就不給你包,你能拿我怎么樣?”對于這種“配貨”的做法,愛馬仕方面斷然否認。3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愛馬仕官網的公開電話,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是沒有配貨這一說法的,只要商品在店鋪內有可銷售庫存,您是可以正常進行選購的。”“除了配貨,還得和柜姐搞好關系”事實上,多位消費者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配貨”是愛馬仕的“潛規則”,即顧客想買一款經典包,必須先購買一定金額的其他商品。“鉑金包是肯定需要配貨的,herbag不用配貨,‘菜籃子’以前不用配貨,現在也要配貨了。”蕭蕭(化名)說。為了買到心儀的鉑金包,蕭蕭在銷售那里買了很多“零零碎碎”又價格不菲的“邊角料”,比如愛馬仕的杯子、被子等。因為鉑金包是稀缺資源,產量有限,一直緊俏,所以愛馬仕銷售人員的銷售額越高,他們能拿到的愛馬仕熱門包的份額也才越多。至于“配貨”的額度,更是一個猜不透的游戲。主播郭惠妮曾在社交媒體上吐槽:“柜姐不明講你要配多少,她就一直說‘再買一點、再買一點’。我都已經買到那個包包價格1.5倍的產品了,她還要我再買……配貨的水已經深到大家就是撒錢比賽……我朋友為了買那只幾十萬元的包,幾個月之內花了兩百萬元‘配貨’,但最后連包的影子都沒見到。”“除了配貨,還得跟你的銷售‘搞好關系’。最好是和她有一些私交,有時候一起吃飯,再時不時送她一些小禮物。”蕭蕭說。其實,很多消費者對愛馬仕的“配貨制度”頗有微詞。比如郭惠妮和蕭蕭,作為愛馬仕“老主顧”的她們,都覺得配貨是一個瘋狂又無聊的游戲。“配貨真的挺煩的。買普通皮的鉑金包已經這么折騰了,更不要說買稀有皮的,配貨的錢花出去了,還得等到‘天荒地老’。”蕭蕭說,“一開始你在那個圈子里,別人都有,你會想我也得有。而且鉑金包也確實很保值,但后來會覺得何必呢,不就是一只包嗎,有必要嗎?”電商平臺上的二手鉑金包“配貨確實發生在愛馬仕的稀缺產品上,配貨比也不盡相同,有高有低,但基本在一倍以上。如果低于一倍,即使店員暗示顧客配貨,客戶也基本可以不配貨獲得該產品。”奢侈品研究專家周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消費者痛恨‘配貨制’很正常,我甚至覺得早就應該有起訴了。消費者應該被尊重,也必須被尊重,配貨是對消費者最大的不尊重。”被屢屢吐槽的配貨游戲何以一直存在?既然引來眾多消費者的吐槽,愛馬仕的這套“配貨”游戲為何還能玩下去?一位消費行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配貨”是品牌展示稀缺性的一種手段。據他觀察,一些忠實消費者對這種“隱形門檻”也樂在其中。“比如一位太太說,‘別看我這只稀有皮的鉑金包只要200萬元,但我配貨就花了300萬元’,你覺得她的吐槽潛臺詞里有沒有炫耀?”“站在塔尖的奢侈品牌通過長期經營,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的敘事結構和話術,用強勢和俯視的姿態面對顧客,并在這種心理結構中進一步鞏固其品牌溢價。”知名品牌專家、瞻勝傳播創始合伙人龐瑞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此番愛馬仕因“配貨”遭遇訴訟反映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高端奢侈品仍然是供不應求。在周婷看來,稀缺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商品的客戶價值,并提升客戶消費的尊貴體驗感。特別是當品牌有意進行“饑餓營銷”的時候,這種價值感和體驗感會更強。愛馬仕并未言明的“配貨”策略,也助力了公司業績。據愛馬仕最新公布的2023財年的全年業績,愛馬仕營收同比增長16%至134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增長21%;凈利潤達43億歐元,按固定匯率計同比增長28%。記者注意到,相較于另外兩大競爭對手,LV母公司LVMH集團2023年營收同比增長9%至862億歐元,在有機基礎上增長13%;Gucci母公司開云集團2023年營收同比下滑4%至196億歐元,在可比基礎上下滑2%;愛馬仕的“頂奢”地位依舊牢固。“作為全球第一奢侈品牌的愛馬仕,已經成為消費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這是它持續成功的核心原因。”周婷向記者分析認為,超強品牌力和基于饑餓營銷的稀缺感,是愛馬仕保持業績強勁增長的核心。律師:搭售行為維權舉證較為困難記者在某社交平臺上搜索“愛馬仕配貨”詞條后,出現了39萬+篇筆記,這些愛馬仕消費者自稱為“養馬人”。“在我國購買愛馬仕的人分兩種,一種是真正的有錢人,已經絕對財富自由,他們認為自己就應該消費愛馬仕,送禮也必須送愛馬仕才能符合自己的身份,這些人是愛馬仕消費的主體,占比愛馬仕消費額的90%以上。另外一種是想讓別人認為自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們在用愛馬仕給自己貼標簽,這些人是愛馬仕消費額的補充貢獻者。”周婷告訴記者,愛馬仕核心消費者的消費力在逐步提高,對奢侈品消費貢獻的占比也越來越大。要客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千分之三的高凈值客戶群體,貢獻著超過82%的奢侈品消費額,并在逐步提升。想“養馬”,就得不斷地花錢“喂馬”,中國“養馬人”實力不容小覷。愛馬仕財報顯示,2023財年全年,除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以中國市場為首)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銷售額按固定匯率計同比增長19%,地區所有國家的銷售額均大幅增長。
愛馬仕工作人員否認配貨
對于這種“配貨”的做法,愛馬仕方面斷然否認。3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愛馬仕官網的公開電話,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我們是沒有配貨這一說法的,只要商品在店鋪內有可銷售庫存,您是可以正常進行選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