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又被黑了。
最近,有人在網上指控莫言的小說涉嫌「抹黑烈士」等多項「罪名」。
甚至直接起訴了莫言。
希望法院支持下架莫言的作品,并向英雄先烈和全國人民道歉,并賠償15億元(每個中國人1元)。
剛開始,魚叔覺得這只是網紅為了蹭流量的鬧劇。
怎么也沒想到,輿論竟然愈演愈烈。
先是給莫言扣上「漢奸」的帽子,指責他在小說中抹黑中國軍民。
緊接著,又批判他的獲獎有問題。
如此激烈的指控,自然會有人出來維護莫言。
尚存理智的支持者與極端的網友,不斷地相互對罵。
本該很嚴肅的討論,最終淪為一場互聯網的口水戰。
恰好,最近上線一部新片。
主角和莫言一樣,都是作家。
身為黑人,他在作品中大肆「抹黑」黑人。
非但沒有遭到指責,反而斬獲最佳文學獎。
戲內操作離譜,戲外更是逆天。
今天剛剛結束的奧斯卡上,它又憑「政治正確」擊敗《芭比》《奧本海默》等一眾強勁對手。
這么牛?
話不多說,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部——
《美國小說》
American Fiction
作為今年奧斯卡的黑馬,《美國小說》拿到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五項提名。
最終擊敗「芭比海默」,斬獲「最佳改編劇本獎」。
此前,它還在多倫多電影節榮獲「觀眾選擇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改編劇本獎」。
專業領域頻頻獲獎,觀眾口碑也是好評一片。
爛番茄新鮮度94%,爆米花指數96%。
光看海報,很難不讓人懷疑:
能獲得如此多的贊譽,是不是因為太過「正確」?
但,別先急著下結論。
作為一部諷刺喜劇,《美國小說》非但不「正確」,反而處處都在反「正確」。
不信?我們這就來看看。
蒙克(杰弗里·懷特飾)是一名大學教授,同時也是名作家。
乍看之下,兩份工作聽上去都頗為風光。
遺憾的是,他做得都不怎么成功。
身為老師,他雖說治學嚴謹,但卻常常出言不遜。
比如,在黑板上直接寫下類似「黑鬼」這樣政治不正確的詞匯。
當學生提出反對意見,稱這樣有些冒犯人。
他還會神色自若地反將一軍——
連我都不在意了,我相信你也可以
萬一學生還不依不饒,那就當場驅逐出教室。
如此專制的行為,很快引起校方的不滿。
畢竟,誰會愿意天天處理學生的投訴。
無奈之下,蒙克不得不被迫停職,回歸作家生活。
問題是,他在作家的職業上,混得也算不上好。
雖說小有成就,但自三年前出過一本書后,蒙克就再也沒有開張過。
并不是因為他能力不行寫不出來。
而是因為出版社認為他的作品不夠「黑」,不好賣。
身為黑人,蒙克自然知道什么是「夠黑」的作品。
無非就是在書里多講述那些黑人群體所遭受的種種悲慘遭遇。
比如,警察殺死青少年,在貧民區撫養五個孩子的單親媽媽。
但對于蒙克而言,他根本不在乎種族,也不想迎合大眾對黑人文化的獵奇心態。
他只想潛心創作較為嚴肅的作品,借此打破社會對黑人的刻板印象。
結果呢,蒙克的新書發布會上門可羅雀。
隔壁通篇刻板印象的黑人作家,卻贏得媒體的追捧。
如此鮮明的對比,讓蒙克心中產生了一絲動搖。
工作屢遭重擊,蒙克的生活也不盡人意。
借著休息的間隙,他回家探望家人。
沒想到,先是母親被查出患有老年癡呆癥。
緊接著,原本照顧母親的妹妹,又突發疾病離世。
家中唯一的弟弟,更是指望不上。
常年嗑藥鬼混,連自己的生活都過得一塌糊涂。
這樣一來,照顧母親的壓力全都落在了蒙克身上。
回想起經紀人的勸告,以及因「夠黑」賺得盆滿缽滿的黑人作家。
蒙克心動了。
他決定放下身段,化名「利亞」開始新書的創作。
稿件發出沒幾天,立刻得到經紀人的回復——
這東西嚇到我了
究竟怎樣大膽的書,能得到這般評價?
用蒙克的話來說——
你說你想要黑人文學,這個不夠黑嗎?
里頭有游手好閑的爸爸、饒舌歌手、毒品
最后他還被警察殺了
這樣很黑對吧?
顯然,無論是蒙克還是經紀人,都清楚這部新作毫無文學價值。
但,離譜的事情發生了。
新作不僅被著名出版社看中,愿意出高價購買版權。
甚至,好萊塢導演還不惜花重金,想要將其翻拍成電影。
反正是要玩,不如玩個大的。
在經紀人的鼓動下,蒙克給自己編造了一個虛假的「通緝犯」身份。
無法視頻通話,不能暴露照片。
黑人罪犯根據親身經歷撰寫的自傳——這噱頭一出,鐵定能成爆款。
突如其來的爆紅,多少讓蒙克有些心虛。
于是,他決定垂死掙扎一番。
在和出版社通話時,猝不及防要求將數名改成《F**K》。
這樣一來,哪怕對方再喜歡這部作品,也可能因為書名而難以暢銷。
誰也沒想到,出版社竟然接受了。
更離譜的是,這個挑釁的書名非但沒有影響它的銷量,反而入圍了蒙克自己擔任評委的文學獎。
接下來,更驚人的事情發生了。
《F**K》獲得其他評委的一致好評,成為當年最佳文學獎得主。
表面上,《美國小說》是一部諷刺政治正確的作品。
但它并未局限于此,而是進一步探討了現實中的偏見。
蒙克作為一個不愿強調自身「種族」特性的黑人。
從不畏懼談論他人對自己種族的刻板印象。
拒絕以種族為賣點,去創作和宣傳自己的作品。
但他的堅持,真的能避免現實中類似問題的發生嗎?
顯然不行。
片中,有許多細節暗諷了當下依然存在隱性的種族歧視現象。
上一秒,他憤然對經紀人說,自己根本不在乎種族問題。
下一秒,一輛看見他招手的出租車徑直從他眼前開過,載上了另一名白人乘客。
回到家中,種族問題更是拉到臺面上。
得知父親曾經出軌過白人女性,他的第一反應是「有多白」。
帶女友見家長,母親的第一句話是「我很高興你不是個白人」。
現實中的偏見和隔閡,充斥于家庭和社會之中。
經歷這些的蒙克,自然會認為黑人不該只是簡單的標簽。
黑人中有罪犯,饒舌歌手,街頭混混。
也會有醫生,律師,文學教授。
他們的生活,同樣是復雜而多面的。
應該被當做一個個鮮活的人來被書寫。
但無奈的是,很多人只能看到文學作品一個單調的面。
最近莫言被批判,就是如此。
當然,對作品喜愛與否,見仁見智。
但,起訴莫言的人,基本都是對其書里的內容斷章取義。
挑選幾個章節幾句話,就對整個作品貼上標簽扣上帽子。
事實上,莫言往往是在小說中呈現出一種豐富而多面化的觀察與反思。
正如他在《紅高粱家族》里所寫:
我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熱愛,曾經對高密東北鄉極端仇恨,長大后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我終于悟到: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
而類似片中《F**K》這樣的作品,才是真正喪失了文學的初衷。
不過是按照大眾心中認可的黑人故事,去創作迎合大眾的「暢銷書」。
其內核,不僅沒有任何思辨性,甚至還會進一步加強讀者二元對立的思考方式。
影片的最后,蒙克作為編劇,并沒有給這本書確定的結尾。
或許,身為嚴肅題材作家,他也不知該如何結束這場荒誕的戲劇。
行文至此,魚叔只想感慨一句,雜亂的網絡環境已經讓我們失去太多思考。
唯有文學與藝術,還是我們尚能爭取的凈土。
正如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演講時的發言所說——
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