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說了蘇芒和洪晃的情仇往事,點擊 。
其實與洪晃和蘇芒時代的時尚圈里還有兩位大主編,也是走的“女魔頭”的路線,那就是曉雪和張宇。
洪晃與曉雪的師徒情仇
上期我們有提到過其實曉雪才是洪晃最介意的人。洪晃在播客里公開說過跟蘇芒沒有明確的矛盾,跟曉雪才是私下真正有過節。
那么曉雪是誰?她最出名的身份就是《ELLE》中國版的前主編。
▲《ELLE》在內地時尚圈的位置特殊,它是源自法國,最早進入內地的國際時尚雜志,遠在1988年,是內地最早的國際時尚大刊。
▲內娛的女魔頭都會打造自己有標識的個人形象風格,曉雪的風格除了利落短發,還有她出席場合一定會在胸前別一枚雪花胸針。
曉雪進入時尚行業前,曾經在影視行業工作過,相對來說比較熟悉明星的資源。
曉雪和蘇芒私下還是好朋友,貴圈就是這樣一環套一環了。
▲曉雪和章子怡也是多年的朋友,早在1999年她倆就認識了。章子怡一開始拍芭莎雜志也是曉雪牽線搭橋介紹給蘇芒的。
▲2003.06 章子怡芭莎首封,那時這本雜志還不叫《時尚芭莎》,叫《中國時裝Bazaar》。
曉雪本名李輝,1970年出生于北京,作為北京土著,曉雪從出生開始就沒離開過北京。當然作為聚集全國最好資源的超一線城市,除了出國,曉雪也沒必要去其他城市發展。
1992年曉雪從北京青年政治學院畢業,就進入一家香港傳媒公司的北京工作室工作。那時起,曉雪就接觸了最前沿的娛樂行業資訊。
1996年,曉雪進入嘉禾電影北京辦公室。
▲2001年,第一次歐洲旅行。
▲2003年,曉雪在巴黎。
二千年初,曉雪在電影圈工作一段時間后,還是覺得成為一名時裝編輯是她的夢想,于是曉雪和洪晃認識了。
那么,曉雪跟洪晃濃烈的師徒情仇要從2001年說起。
2001年左右,曉雪加入洪晃創辦的《iLOOK》雜志,擔任主編。開始幾年,曉雪和洪晃有過很長一段蜜月期。
▲根據洪晃的回憶,一開始她做《iLOOK》雜志定位給有頭腦的女人看的雜志,但因為是本土時尚雜志,沒有名氣,不太受廣告客戶待見。后來曉雪來了后,堅持做明星版的時尚雜志,廣告業務才好轉,洪晃這才意識到我們這里的時尚雜志只有明星版才賺錢。
▲后來洪晃自己做《iLOOK》雜志主編,還是堅持不過分娛樂化的時尚內容。但曉雪在《iLOOK》,洪晃也完全放權,不干涉曉雪的任何決定。
曉雪在《iLOOK》大刀闊斧的改革,不僅改變了時尚雜志的定位——以明星為主,這一舉動也直接影響了接下來20多年中國時尚行業的生態。
此外,曉雪還會插手管理頂頭上司兼老板洪晃的對外形象和穿衣打扮:
▲曉雪剛加入《iLOOK》時候,送給洪晃一個黑色Gucci tote帆布包,方便洪晃見客戶。因為曉雪覺得老板洪晃私下不用名牌,接見客戶打扮都過于隨便,她作為《iLOOK》主編面上也不好看。(由于年代久遠,以及當事人講述時沒有提供包包的照片,我搜了一下Gucci tote黑色帆布包大概款式如圖,不知曉雪送的是品牌logo款還是老花暗紋款。)
▲在曉雪眼里老板過于隨便的著裝風格大概是這樣,洪晃在社交場合常年是寬松的旗袍式罩衫,主打一個現在流行的松弛感,近兩年洪晃還好了一點,會配合場合拎一個同品牌的包。
▲私下洪晃更隨便的打扮是這樣,這大概會讓曉雪更難以忍受,覺得老板沒有代表時尚雜志的形象,有點松弛過頭。
當然洪晃覺得這在時尚行業不是個問題,也是因為她欣賞和佩服的傳奇時尚評論人Suzy Menkes走的也是放飛自我的風格,不被名牌綁架。
▲看秀Suzy Menkes穿著羽絨服就去了,主打一個自己舒服才是第一位。Suzy Menkes也是洪晃嘴里親切的蘇大媽,也是讓蘇芒誤會洪晃“蘇大媽”在內涵她的那位時尚界傳奇人物。
但在當時大多中國時尚主編眼里,時尚圈和名利場不是這樣的,時尚圈就應該是光鮮亮麗的。
比如,餐后洗手的水里要加青檸檬,不要黃檸檬,但洪晃認為時尚圈的矯情不等于講究。
在洪晃回憶里,曉雪和蘇芒都是同一類人,都是名利場的女人,都喜歡名利場上那一套過份有表演性的噓寒問暖和夸張的客套:
每次在活動遇到,蘇芒逼著我必須第一個跟她打招呼,我們倆快撞著了,我得說:“誒,蘇芒你好,”(然后)蘇芒:“呦,晃姐姐。” 后來曉雪也是,永遠在所有的場上,她的眼睛只要掃到我那,吧往上一飄,直到我說“曉雪你好”,曉雪:“呦,晃姐姐”,帶著無數的驚喜。
▲上期提到的這張和解照片突然有了聲音,“呦,晃姐姐”。
▲名利場上風云變化,從前的時尚常客們楊二車娜姆是基本退出了,而王中磊現在努力搞公司,畫家曾梵志和蘇芒還活躍在藝術場,洪晃已然進入帶貨圈,真是風水輪流轉。
▲名利場上的蘇芒和曉雪。
曉雪給人印象一向是優雅淡定從容、云淡風清的女作家范兒,這跟一般名利場女人,蘇芒那樣風風火火的女人不一樣。
但內里曉雪應該還是很享受名利場的鮮花簇擁和美麗繁華的,不然也不可能堅守在時尚圈這么多年。
2020年離職之后,曉雪依然活躍在名利場,在頭排看秀,和最炙手可熱的流量明星合影,和最有話題度的女明星喝下午茶,也跟名流闊太同場活動,她很自然地轉身成為一個個人IP,類似于KOL,但又比一般的KOL多一些資歷和文化的加持,可謂是“本土時尚名人”。
▲現在也經常和各位明星一起出現,也說明了時尚圈也不全是人走茶涼的架式。
但喜歡明星和鮮花著錦的生活,基于這樣的雜志理念和人生態度的截然不同,曉雪和洪晃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
對于辦刊理念,洪晃其實不認可曉雪在《iLOOK》當主編做的那些事。
多年后,提起曉雪明星版的《iLOOK》雜志,洪晃說:“那些(指曉雪主編的iLOOK)都跟我沒關系,我離得遠遠的。”
▲有一次,洪晃想請藝術建筑大師張永和來給《iLOOK》雜志擔任一期客座主編,來提升雜志的藝術人文品味,但被張永和婉拒,并做了一個向下的手勢。洪晃意識到她的雜志被藝術圈人士嫌棄了。(圖為張永和,圖源水印)
但即使理念不同,也不至于鬧到后來師徒決裂?
這背后就是一個復雜的故事了,交織著師徒情感、背叛和利益沖突等一系列問題,不亞于一場闊太的離婚官司。
2006年左右,洪晃讓曉雪代表《iLOOK》上了旅游衛視節目擔任“主編主持人”,并簽了一份競業協議。
但彼時,曉雪找到了更好的平臺想辭職,跳槽《ELLE》中國版主編,曉雪想私下賠洪晃30萬,讓洪晃別讓《ELLE》那邊人賠錢。但洪晃堅持按競業協議條款,賠100萬才放人。
▲2006年4月,曉雪跳槽在即,兩人仍上演親密無間上訪談節目。
洪晃堅持公對公,讓曉雪按競業條款賠償,不賣曉雪師徒間的私人感情和面子,背后也是五味陳雜。
對曉雪,人往高處走,遇到更好的平臺想跳槽無可厚非。
但對洪晃,她感受到了徹頭徹尾的背叛。
一是,當時洪晃剛收養了一個女兒,無暇顧及雜志。
二是,別的雜志還好說,但《ELLE》中國版可是洪晃的冤家對頭。《ELLE》中國版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時尚雜志。在1990-2000這十年間,市面上時尚雜志一度只有《ELLE》中國版和洪晃創辦的本土時尚雜志《iLOOK》,所以兩家爭資源鬧得頭破血流,洪晃對《ELLE》中國版積累了一肚子的怨氣。
所以曉雪去洪晃的死對頭《ELLE》那里,洪晃感受到了巨大的背叛,這是洪晃無法原諒曉雪的癥結所在。
▲洪晃甚至跟《ELLE》中國版的很多任主編都有過過節,《ELLE》中國版的另外一位主編覺得洪晃舉報過他寫的文章,洪晃氣到當場轉發微博否認。
曉雪從《iLOOK》離職,也帶走了她未來的老公聞曉陽,聞曉陽是當時《iLOOK》雜志的攝影師,《iLOOK》雜志的所有明星封面都是聞曉陽拍的。
曉雪離職后,還傳出過三人離奇的緋聞,洪晃否認。
2008年,曉雪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
曉雪去《ELLE》后,復制了她在《iLOOK》主編時尚雜志的模式,成功幫助《ELLE》拉到了更多的廣告客戶,甚至創下過單期5000萬廣告費的記錄。
▲曉雪策劃的《ELLE》雜志封面確實是粒粒巨星。(圖源水印)
所以內地用娛樂的思維做時尚,曉雪算是開山鼻祖。可以說這是曉雪作為當年最有話語權的時尚主編之一,對我們內娛時尚行業最重大的一個影響,而這一市場策略直到現在在時尚圈還萬試萬靈。
明星策略適合中國本土時尚土壤,說到底,還是我們缺少本土的奢侈品牌,對歐美壟斷的奢侈品業又感到陌生和有距離感,所以就只能依托本土明星拉近大眾和時尚的距離。
那么大家可能會問,現在紙媒衰落,時尚雜志還賣得動嗎?答案出乎大家意外,只要用的是流量明星,不僅賣得動,還賣得挺好,從營業額來說甚至吊打過去紙媒時代的收入。
▲現在時尚雜志銷售記錄,男明星是王一博的87萬冊+,銷售額2500萬+。女明星銷售記錄保持者鞠婧祎,24萬冊+,銷售額1100萬+。破千萬的銷售營業額,這在圖書市場是暢銷書級別的銷量記錄,時尚雜志一年只要靠拍幾期流量明星就能賣出好多本,絕對賺爆。
▲前段時間奧運熱,有人氣的奧運明星也能拉起雜志銷量。比如,一本今年剛在中國創刊的時尚雜志,請了最近風頭姜的奧運明星,2小時內就狂賣30萬本+,總銷售額1800萬+,靠著這一期雜志的利潤,這樣一本雜志全年的營業成本都可以抹平甚至還有賺。
讓我們來對比一下,過去紙媒時代,銷量最好的雜志,單期最高紀錄是《讀者》的百萬銷量,但《讀者》便宜啊,10元一本,一本雜志單期最多1000萬銷售額。作為80、90青春記憶的《最小說》,每期穩定有四五十萬銷量,每本售價12.8元,每期能賣五六百萬,已經是出版行業的神話了。
那時的時尚雜志絕對沒有《讀者》、《最小說》這樣的銷量。現在依托短視頻,和流量明星粉絲氪金的飯圈生態,輕松就能打破過去紙媒的銷售記錄。
所以現在賣時尚雜志的秘密,一靠流量拍封面,二靠漲價。
過去二三十一本的時尚雜志,現在動不動賣四五十元,甚至六十元往上,我甚至親眼看到過某個流量的雜志從四十元一路漲到90元還到處斷貨。世界就是能瘋到大家想不到的樣子,你以為人死透透了,結果別人在不為人知的地方賺得盆滿缽滿。
▲因為小眾雜志拍王楚欽嘗到了甜頭,最近時尚大刊《時尚COSMO》把十一月封面給了這位奧運新晉當紅炸子雞。
▲另外,從紙媒到短視頻時代,時尚雜志依舊延續了它的明星策略,現在不僅用明星拍封面,還即時發秀場明星直拍,更快捷方便和讀者互動,而明星也樂于參加雜志的拍攝,畢竟這樣方便自己進軍時尚圈,拿到品牌的廣告,這個時尚生態圈還是蠻有趣的。
“局外人”高知女性張宇
好了說完曉雪的故事,最后讓我們來說說張宇。
張宇是今天三位時尚女魔頭里最低調的一位,也是簡歷最漂亮的一位。
張宇鮮少跟時尚中人結怨或有是非,在時尚圈這個是非地,她更像一個“局外人”。
張宇1966年出生在北京一個外交官家庭,199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法律系和英語語言文學系。
張宇大學畢業那會兒正趕上第一批國外的時尚雜志進入中國,所以張宇親眼見證了時尚媒體在中國蓬勃發展的三十多年。
加入《Vogue》前,張宇做過《南華早報》的社會新聞記者,也在其他時尚大刊當過時裝編輯,有著非常豐富的時尚行業的工作經驗。
▲之前提到張宇曾供職的《ELLE》中國版是五大女刊里最早進入中國的時尚雜志,1988年就在國內創刊,《ELLE》中國1988年創刊封面(左);張宇也做過港版嘉人《瑪利嘉兒》的編輯,港版嘉人1990年創刊,2024年3月停刊,停刊封面(右)
2005年,《Vogue》中國版創刊,這一年張宇成為《Vogue》中國版主編時已經39歲了。
張宇屬于一路精英、一步一個腳印當上大刊主編。
▲加入《Vogue》后,張宇似乎也想有自己的時尚圈標簽,如她頂頭上司Anna一樣,她留起了比較短的BoBo頭,成了她個人標志。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的時尚主編,尤其是作為《Vogue》的主編,英語好是一個基本要求,那時候的主編們也流行跨國婚姻,有個混血寶寶。
《Vogue》對主編的英語要求,不僅是讀寫,更重要的是聽說表達能力。因為《Vogue》全球主編們需要定期聚在一起開視頻會議。
▲2011年,《Vogue》全球編輯齊聚日本參加時尚之夜。
▲2011年,《Vogue》全球17位主編大合影。
要說張宇加入《Vogue》大家庭后做出的成績,最主要的是她的精準的商業眼光和對中國娛樂市場的深刻理解,把《Vogue》中國版帶入高速發展的正軌,穩固《Vogue》作為領頭羊的行業地位。
即使到現在,張宇在《Vogue》最為吃瓜群眾津津樂道的功績,是她在《Vogue》建立了一套嚴格的卡人制度。
我們的女明星也以能上《Vogue》雜志來彰顯自己的行業地位。因為能上《Vogue》的女星既要有時尚度,又要有足夠的行業地位。
▲張宇在位的15年里,只有14位中國女星登上過《Vogue》中國版的封面。(圖源:封面小主)
張宇卡人嚴格成為娛樂話題,但從專業的角度,說明張宇更多時候用的是國際超模作為《Vogue》的封面而不是娛樂明星。
這就區別了曉雪和蘇芒用娛樂的角度做時尚內容,張宇更堅持專業的角度來傳播時尚內容,從而維護《Vogue》作為時尚大刊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劣勢嘛也很明顯,就是張宇在位的《Vogue》在大眾層面的存在感,多年來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張宇時期《Vogue》中國版大多封面是給專業的時裝模特的。(圖源水印)
▲作為宇宙時尚大刊的《Vogue》也會更多向中國超模傾斜資源,即使發微博,作為“T臺遺珠”的晚晚在一眾超模里都只能露半張臉,也沒被官方@。
所以曾經的85花代表Ab,因為遲遲等不到上《Vogue》中國封面的機會,直接去美版《Vogue》上了個封面。
而最有資格上《Vogue》的中國女星鞏俐,坊間傳聞她跟張宇理念不一,在張宇卸任后才登上了第一個《Vogue》中國版封面。
▲2021年10月刊,鞏俐《Vogue》中國首封,一口氣拍了四個封面。之前鞏俐一直沒上《Vogue》中國封面,有一個說法是鞏俐拍封面有自己指定攝影師和造型團隊,這一點張宇無法滿足。
▲這之前鞏俐只有一個《Vogue》封面,就是1995年新加坡版的《Vogue》封面。
對于一般的時尚雜志請鞏俐拍攝封面的難度,洪晃提過一嘴,鞏俐團隊要求只拍攝時尚雜志一年里最重要的3月刊和9月刊。
但當洪晃把整期雜志內容都搞定只差一個封面時,鞏俐方面又會臨時因為檔期問題婉拒,就是說邀請鞏俐拍封面本身就是件難度很大的事情。
▲洪晃的《iLOOK》雜志沒請到鞏俐大咖拍封面,后來請了楊紫瓊拍了個封面。
▲洪晃和鞏俐算老熟人了,每年戛納都會采訪鞏俐,洪晃也沒能搞定鞏俐的封面。
▲作為大院子弟很少會有怵的時候,但洪晃在鞏俐面前會難得的顯露出緊張的一面。
▲洪晃的“宿敵”蘇芒倒是搞定了鞏俐的一個封面,還說服鞏俐團隊在不重要的1月刊拍攝。2009年1月開年刊,時尚攝影師馮海為鞏俐在古廟拍攝芭莎雜志大片現場。(圖源水印)
說回《Vogue》中國版,雖然鮮少有女星封面,但張曼玉是第一個登上《Vogue》中國版封面的女星。鞏俐在事業成就上一直被拿來和張曼玉做比較。
▲2006年10月,張曼玉《Vogue》中國版的女星首封,在內娛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個封面。
▲四旦雙冰湯舒大花們的《Vogue》中國版首封,按登上《Vogue》的時間排序。
除了嚴格的卡人標準,張宇運營《Vogue》中國版時也展現了她精準的看人眼光,對市場靈敏的嗅覺。
▲2014年9月,另一張大家想不到的具有歷史意義的《Vogue》封面,是范冰冰這張看起來平平無奇、甚至略顯寡淡的封面。這是內娛女星第一張《Vogue》金九封面。拍攝這張封面時,屬于張宇提前押寶范冰冰。拍完這張封面,接下來的幾年里,范冰冰在內娛的影響力確實也達到了她個人職業生涯的頂點。
張宇總能比市場反應和同行早一步挑中潛力股,這是她運營《Vogue》中國版成功的關鍵,懂得識人用人。
所以洪晃曾經評價張宇,“她的刊物自創刊以來,的確給整個行業拔了個高”。
在張宇的堅持下,她成功把當年籍籍無名的中國模特推向國際,培養出了自己的中國超模。
▲2005年,中國版《Vogue》創刊時,外國攝影師不愿拍中國模特和明星,張宇堅持讓23歲的新人模特杜鵑和當時的超模Gemma Ward一起登封面。
▲在張宇的力推下,杜鵑不負眾望成為了國際超模,在國際上受到矚目。2006年4月,杜鵑成為首個登上Models.com網站Top 50榜單的中國模特。
據悉,雎曉雯也是在張宇的力推下成為第一個走秀Prada的中國模特。
▲2011秋冬,雎曉雯Prada首秀。
每當品牌在《Vogue》中國版投廣時,張宇都會見機跟品牌公關要求在時裝周啟用中國姑娘。
張宇還會飛美國讓美版主編Anna幫忙組織一個早餐會,討論啟用中國模特的事。雎曉雯因此給張宇取外號,叫她“模特媽媽”。
雎曉雯在一個采訪里說,早些年中國女孩很難得到國外時尚圈的重視。“我們其實是一個弱勢群體,剛剛出生,還要學習很多東西”,“她(張宇)就像一個保護膜,保護著在國外的中國模特”。
▲2009年前后,《Vogue》中國版上出現的中國姑娘的面孔。
▲2011年9月,《Vogue》中國超模群封,象征中國超模勢力的崛起。
▲2013年,張宇和中國超模在Vogue的沙龍派對上合影。
此外,紙媒鼎盛時期,張宇甚至還能幫中國的明星搞定奢牌的代言。
據悉當年Burberry邀請某位頂流男星擔任全球代言人,陳偉霆成為香奈兒的品牌形象大使,背后都跟張宇在其間的“穿針引線”有關系。
張宇手握大刊資源,在圈里也具備了呼風喚雨的組局能力。
作為宇宙大刊中國版主編,張宇不僅能把圈內的頂級明星聚集在一起,還能讓私下互相不對付的名流大咖在一個場子里而相安無事。
最著名的事跡就是2015年集齊了十位頂級女星給《Vogue》拍封面。
▲2015年,《Vogue》中國版十周年這期封面吃瓜群眾只記得《Vogue》和隔壁《嘉人》鞏俐封面對打,但這期群封排位也有講究,張宇巧妙的避開了幾家大花粉絲之間撕得厲害的。十位女星兩組照片,各上了金九銀十兩期封面,讓每個人都有上封面機會。就是如此微妙的人際關系,張宇都能平衡各方利害關系、一碗水端平,讓她們出現在一張照片里。
▲最近《Vogue》新主編上任策劃的銀十封面,而隔壁《嘉人》坐不住,一口氣給劉亦菲拍了12個封面。又被網友拿來對比。《Vogue》新主編的這期封面在人選上似乎有致敬前前主編張宇十女星那期策劃。
張宇在位時期其他一些名利場時刻:
▲2017年,85花楊冪在一眾大花前輩面前占據C位引發爭議,是Vogue中國不多見的又一名利場C位時刻。
▲2020年張宇官宣離職前最后一場Vogue活動,主編集結大半個娛樂圈勢力,85花鑲邊,新晉流量生王一博占據中心位置也是當晚熱議話題,這之后Vogue就很少再有出圈話題。
不像蘇芒芭莎時期的時尚活動大操大辦,張宇在的Vogue舉辦活動都是小型私人沙龍性質的派對,像名媛的私人聚會風格。
在張宇自己組的局里,她能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把場子里的每一個人都照顧得妥帖。
拍攝日,張宇早上7點就會在攝影棚里陪她們,幫兩位冰冰挑選衣服,和劉嘉玲聊紅酒生意,幫周迅和章子怡調整妝發。
《Vogue》中國版的一位編輯說,“我們也不知道這些人放到一起會怎樣,壓力也蠻大的”,“Of course,AC(張宇) handle 得了”。
后來這一幕就成了內娛經典的名利場瞬間,一個人人爭奇斗艷不服輸不能被比下去的大花時代。
張宇之所以把中國頂級的女星和模特都聚集到一塊兒,最主要的目的是想把中國的時尚影響力推薦到國際上去。
所以張宇會請戴安娜王妃的御用攝影師、也是時尚圈最貴的攝影師Mario Testino來拍攝《Vogue》中國版的封面,因為“Mario Testino拍一個什么東西,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
▲張宇與攝影師Mario Testino,《Vogue》十周年紀念封面由他拍攝。
一個人在國際上的聲量始終比不上一群人抱團的聲量。
所以到了海外活動,張宇喜歡對中國的明星和模特強調“集體”的概念,“集體的聲音大,個人的機會才會多”。
2015年,Met Gala“中國?鏡花水月”主題,品牌邀請了周迅、湯唯、高圓圓、倪妮等,張宇嫌人不夠多,向Anna申請額外名額,又發邀請函找了其她幾位四旦雙冰大花和劉嘉玲一起亮相紐約,打出的招牌“華人明星集體亮相國際”,要給華人爭光。
▲2015年,張宇攜大花們一起出席met gala紅毯也是她個人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而這一屆met gala也是四旦雙冰最后的同框,人到最齊的一次。也是周迅在紅毯上發出感慨“好多人啊”的那一場。
▲2015年met gala上的李冰冰、鞏俐、楊紫瓊、章子怡和鄧文迪。
▲2015年met gala紅毯上的中國超模們,孫菲菲、杜鵑、劉雯、秦舒培。
“女魔頭”集體離職后的后時尚名人時代
2015年,張宇還意氣風發帶中國女星出海,而也正是這個時間點開始,中國時尚雜志的影響力在接下來短短幾年時間迅速崩盤了。
都說盛宴難常在,盛極必衰,2015年Met Gala“鏡花水月”的秀是一個分水嶺,這場星光熠熠的大秀就像是辦給中國時尚雜志、紙媒時代的最后一場告別盛宴。
▲圖源水印
之后就是紛紛離職的時尚“女魔頭”們。
● 最先轉型的洪晃
2016年左右,洪晃關停《iLOOK》雜志,就選擇了轉型。之后,洪晃B站、播客都做過,現在也在小紅書、抖音上直播。
洪晃做播客的時候,會不經意就透露她們圈子的私密生活。洪晃曾經在播客里講述過她和那些真正有錢人的故事,也是充滿了諷刺與幽微之處。
前段時間,《Vogue》主編又離職了(不是張宇),《Vogue》曾向洪晃拋來橄欖枝,但洪晃說收到邀請的人都回復了:“No, thank you”,可見《Vogue》主編的位置已不再是圈內人向往的職業。
其實,洪晃早年跟美版《Vogue》的女魔頭Anna Wintour也有交集。
▲2010年,張宇和Anna Wintour參觀洪晃在北京的買手店“BNC薄荷糯米蔥”,這是一個志在推廣中國本土設計師的買手店。
● 作為紅人博主的曉雪
至于洪晃的“徒弟”曉雪,2019年12月曉雪正式離職《ELLE》主編。
“女魔頭”離職,轉型當KOL是一條路。但大多都是業余兼職博主的程度,只有曉雪是全心全意把博主KOL當成自己主編退休后的全職工作來做。
▲曉雪公號更新頻率還很高,閱讀數據在時尚“女魔頭”里算最好的。
▲作為博主,代言品牌。
▲出版書籍,穩定輸出內容,這是多年主編職業訓練,曉雪過去擅長的,一個人堅持只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也挺好。
● 落地最穩的張宇
2020年11月,張宇在沒有預告的情況下,突然對外官宣離職。
張宇的離職在時尚界人士眼里充滿了陰謀論,圈內人士認為,張宇在《Vogue》中國的業績也突出超越美版,讓Anna感到了威脅。
因為《Vogue》中國業績越好就會顯得Anna的美版越平庸,所以Anna找了不懂中國市場的澳籍華裔章凝擔任張宇的繼任者,讓《Vogue》中國業績維持在一個平庸的水平。章凝就像Anna Wintour安排在中國的一個提線木偶,圈里人都這樣說。
但張宇離職后,轉身加入了紅杉資本,成為紅山資本投資合伙人,專門從事時尚領域的投資,可以說,張宇離開《Vogue》中國后,去到了一個更大的資本平臺。
但張宇和Anna的關系可能也并沒有像圈內傳的那樣緊張,離職后,張宇見到Anna還會上前親切合影。
張宇能把過去在時尚圈積累的人脈直接轉換成自己的資源,這是不容易。
▲從左到右:巨人網絡老總史玉柱、蘇芒、新浪老總曹國偉、紅杉資本沈南鵬、華誼總裁王中軍。蘇芒曾經也在社交場上和資本大佬談笑風生,但在一眾主編里也只有張宇搞定了紅衫的沈南鵬,直接把沈南鵬變成了自己的老板和投資合伙人。
張宇對工作一直是打工人心態,下班了就只過自己的小日子的那種人,絕不過度內卷自己。
張宇不會像蘇芒那樣生活重心全部是工作,累到在晚宴上吃完頭盤倒頭就睡。張宇在Vogue時期就一周只能應酬一晚,其余六晚都需要陪家人度過。所以,現在張宇更享受她的“半退休”家庭生活。
▲不同于大多數精英把工作帶入生活。張宇是把生活帶入工作,之前張宇女兒三歲,就把女兒帶入自己的工作場合,喜歡有女兒陪伴在身邊工作。
▲張宇家居日常。
▲現在更是跟女兒游山玩水,家里也到處是和女兒的合照。
● 回歸平靜的蘇芒
2018年3月,蘇芒因為照顧家人為由辭去主編職務。當然坊間對蘇芒的突然離職也有諸多猜測,高層宮斗,錢財風波,辦刊理念,不一而足。
2019年蘇芒的伯樂劉江也去世了。在劉江的告別會上,蘇芒一度哭得不能自持。
這之后蘇芒就一改高調的作風,變得異常歲月靜好。
▲辭職后,蘇芒跟風《乘風破浪的姐姐》,推出了新節目《了不起的姐姐》,邀請譚卓、徐帆、王佩瑜、張靚穎、秦嵐、劉濤等成熟女星進行對話,試圖打造蘇芒版的“魯豫有約”。但播出效果一般,豆瓣至今未開分。
▲這兩年,蘇芒還創辦了一個美術館——頌藝術中心,舉辦畫展似乎在努力往藝術名媛身份上靠。今年7月,《玫瑰的故事》熱播后,劉亦菲還去蘇芒的美術館送上黃玫瑰花祝賀她辦展。
2022年12月,蘇芒對外首次公開了她的家。
之前天天在外面跑,蘇芒根本無暇顧及自己生活和家庭。
▲做芭莎主編期間,蘇芒多次對外描述她忙碌的日常,一天飛三個城市,見不同投資人、廣告商、客戶以及她的明星朋友。
現在賦閑在家的蘇芒終于有了更多時間精力重新裝修她的房子。
看家居的法式風格混入中式元素。
▲蘇芒在安邸雜志上首次對外公開的家里都是藝術品,裝扮得頗有格調。沙發上方是藝術家耿瑞2米見方的油畫《一念4-3》,廚房邊上擺著隋建國《中國制造》限量雕塑品恐龍,恐龍旁邊條案上擺著村上隆的小型雕塑,條案上方是青年藝術家權能作品。客廳休閑沙發是Marc Newson 1980年代設計款式,Fornasetti眼睛靠枕來自中古家具店,藍色地毯是藝術家李磊的《海上花》系列。(圖源水印)
▲蘇芒的這個家是重新裝修的,很多家居物件都陪伴了她很多年,比如餐廳的這套餐桌椅。餐廳墻上掛著90后藝術家王愫作品,左邊書法作品來自書法家許靜,地毯是藝術家林菁《矛盾空間》系列。(圖源水印)
▲鋼琴上方是藝術家王健作品。(圖源水印)
▲樓梯轉角處掛著藝術家張英楠的作品。(圖源水印)
▲韓國藝術家金準植作品(左),藝術家吳笛作品(右上),薛繼業鑄銅雕塑《許仙》(右下)。(圖源水印)
▲中式茶室里掛著藝術家楊雁翎的水墨畫。中式空間里也擺著黃花梨的明式家具。(圖源水印)
▲小畫來自曾梵志(左),范迪安的書法作品李白的《將進酒》(右)(圖源水印)
▲臥室床來自意大利品牌FLOU,床品來自Celso de Lemos的Bourdon系列。(圖源水印)
▲二樓走廊上放著古箏,蘇芒從小就學習古箏。地毯來自JoJoWang,是藝術家女兒的手繪作品,充滿童趣,因為古箏屬于蘇芒的童年記憶。(圖源水印)
說起來其實這個家,蘇芒在2007年的時候就曝光過局部,但那時候這個家展露的更多的是蘇芒的物質欲望。
不得不說一個人家的風格就是她心境最直觀的反應。
▲蘇芒重新裝修前的家,十幾年前,蘇芒家里就有100多雙名牌鞋了。
▲蘇芒現在家里的頂層茶室,充滿了靜謐祥和的氣息。(圖源水印)
說完了時尚圈的四位女魔頭,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那么蘇芒和洪晃這一對時尚圈著名的“宿敵”是怎么和解的?
說起來還是形勢比人強,第一重形勢是最早一批“秋褲芒”的吃瓜群眾散了,逗哏的人失去捧哏人,洪晃也就失去了繼續貧嘴蘇芒的樂趣,因為捧場的觀眾沒了,那么兩個沒有真實利益沖突的人就又可以坐在一起說說笑笑了。
畢竟大家雖然名義上都“退休”了,但仍舊在一個場子里,抬頭不見低頭見,破冰也是形勢必然。
第二重形勢是,蘇芒已經不背靠時尚大集團,作為單打獨斗的個體,“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道墻”,最基本的人情世故的選擇題,作為名利場中人這點門路心里比誰都清楚。
現在離開平臺各自發展,過去的時尚女魔頭們更要聯系昔日的老朋友們,畢竟見面三分情,形成勢能效應,就像過去張宇去海外活動對超模名流們強調的“集體”的概念。
現在的自媒體環境,日新月異,短視頻的沖擊還有各種奇怪爆紅的網絡名人,對這些昔日的女魔頭們來說就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場域,無異于一次“人在異鄉”的出海,大家身份境遇相似且相識多年的人聚在一起到底還是親切一些,怎么說呢?一朝天子一朝臣,時代不同了,過去的恩怨隨風而逝,大家攜手面對眼前共同的處境。
有強大的MOVE ON能力也是這些主編們這么多年能留在多變的時尚場的最大原因。
▲雖然離開主編位置,但不代表離場,大家還是被時尚品牌活動邀請,在同一個場子里遇到。所謂雖然已經不是同行了,但大家還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關系。
如今的她們更有了新的身份,那就她們都是本土的時尚名人。
有過去時尚圈的身份職業的背書,她們的地位當然比普通的KOL要高,當然比不過流量當紅明星,但媲美小明星是隨時的。
至于與各大時尚品牌還有平臺上的商業合作也是必然的,畢竟大家都有一頭家要養,而作為中國少有的個人時尚名人IP,她們現在的收入應該相當和味,比當女魔頭的職業收入要高出很多。
這也是時代造人,她們屬于更有專業背景的KOL,而且現在正值中國本土時尚品牌崛起,中國本土品牌與中國本土時尚名人相輔相成,這絕對是國貨崛起的大時代。
▲前女魔頭們參加中國品牌的活動。
▲曉雪代言中國本土時尚品牌。
第三重名利場雖然勢利,但中國的時尚圈畢竟很小,也講究人情溫暖。
洪晃在播客里提到過名利場上這種明晃晃的勢利。比如,洪晃跟大導演前夫離婚時,那時大導演前夫事業正春風得意,于是整個電影圈的人都排斥她。但等到某天大導演前夫的電影失利時,整個電影圈的人又來慰問她。
在品牌活動上,“不修邊幅”的洪晃無人搭理,但當看到洪晃和品牌高層貼面熱聊后,又立刻有工作人員上前來要求跟洪晃合影。
洪晃與蘇芒、曉雪的恩怨主要是因為她們完全是兩類人,一個想要站著就把錢賺了,跟赤腳走路、野蠻求生充滿狠勁的女人本身就是兩路人,說不到一塊去,能維持表面的和氣已經不容易。
所以洪晃在名利場上總是忍不住出來對蘇芒、曉雪說道幾句就不難理解了。
比如,曉雪認為在蘇芒的立場上,把明星拍好看、讓明星滿意似乎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對于專業時尚人來說,如何演繹服裝、配飾、凸顯造型本身才是核心內容。這也是蘇芒經常被同行詬病不夠專業的原因。
▲2007.12 周迅芭莎首封。很多人說蘇芒喜歡的風格就一種,那就是把女明星拍出強勢的感覺,姐就是女王,自信放光芒,這也是蘇大主編給芭莎打造的價值觀。所以《時尚芭莎》的封面很多都有一種一言難盡的土味,或者說它更像一本娛樂雜志,而不是更具專業性的時尚雜志。
▲2008.01 李冰冰芭莎首封。
▲2006年《穿Prada的惡魔》上映,蘇芒好友魯豫給她發信息說這就是她,蘇芒當時否認自己是個咄咄逼人的人。但從蘇芒打造的芭莎女郎形象中可以看出,蘇芒內心應該是渴望成為這樣的人的——有權勢又很強勢。這走路架勢和氣場,和原版女魔頭對比,大家覺得芒姐的“女魔頭”版本如何。
除了在“時尚”方面的不專業,蘇芒作為大刊的主編,其文筆、觀點、內容輸出常常讓人摸不著頭腦,這也是坊間傳聞很多專業編輯皆因為這個原因在后期都紛紛出走芭莎。
作為曾經的主編,曉雪的公號更新的很勤,但她更注重的是給讀者情緒價值,標題比較雞湯“感恩是高級的美容情緒”、“感恩是女人優雅的體現”、“中年女人的面相是心相”......
所以洪晃對蘇芒、曉雪們的專業能力,是既看不上但又佩服的矛盾心理。
在心理學上,這是一種心理投射,蘇芒們、曉雪們代表了一種社會世俗的運行規則,洪晃知道社會的規矩但又本能的反感這一套做事規則。
洪晃身上有一種清醒的天真感,她知道社會的真相是怎么回事,但又覺得不應該這樣,更現實的是她知道自己也無力改變行業的這一現狀,于是就把這種厭惡感投射到了蘇芒們、曉雪們一個個具體的人身上。
總的來說,一波行情造就一代人,在浪頭的人總有退下的一天。時尚“女魔頭”時代的終結,也是過去中國時尚產業依托大花時代的終結。
過去在潮頭的大花們,退的退,消失的消失,依舊在場的是經歷幾次沉沉浮浮的章子怡,在離婚后煥發了事業第二春。
▲今年9月威尼斯電影節紅毯上香奈兒2024春季高定上身的章子怡。
▲洪晃曾在雜志里點評章子怡的時尚,“不要拿樸素來做擋箭牌,不懂時尚你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
洪晃、蘇芒、張宇、曉雪曾經都是時代巨浪中心的人,也代表了三種類型的人。
第一種,出生名門混不吝的洪晃是最難得到內心寧靜,因為他們的人生追求是活出自我,這是最難的一種活法。
▲一心渴望寫出巨著的洪晃,此刻也被時代浪潮打敗,加入了直播大軍。但選品似乎不是現在市場流行的款,很多還受到網友的吐槽。(左邊圖源水印)
第二種,在洪晃眼里,蘇芒和曉雪都屬于名利場場面人。
作為場面人,相比較而言,只追求世俗成功和幸福的蘇芒們、曉雪們也算一種求仁得仁,雖然期間也有諸多失意時刻,但好在蘇芒們不糾結,抓在手里的房子、票子、滿墻的鞋子和包包、還有滿屋子的藝術品,這些都是好的,至少還有這些。
▲現在的蘇芒說日子很長,不爭不搶......
▲對比早些年蘇芒接受采訪說的是像打了雞血一樣工作,壓力是你達不到期望,暫時沒有能力的表現。
第三種,作為局外人的張宇追求的是一種精英式的成功和體面。
張宇同樣在圈內策劃了諸多名利場時刻,但張宇不像蘇芒那樣經常因為過于高調而引起爭議。張宇也不像其她時尚女魔頭那樣熱衷跟明星名流做朋友,私下沒事就去參加明星名人的婚禮。
作為一個恪守本分的職場精英女性,張宇深諳職場高管的智慧,她通過嚴格的卡人制度和中國明星模特組團出海策略,巧妙地讓《Vogue》中國版維持一定熱度同時,悄無聲息就把吆喝和錢都賺了,真正把“中正蓄藏”的中式職場智慧發揮到了極致。
張宇在辭任主編成為紅衫合伙人后反而是進入了真正的財富階層,參加真正頂豪聚集的私人商業晚宴:
▲雖然張宇和奶茶合影,公開寫了時尚晚宴,其實是我們互聯網大廠舉辦的私人商業晚宴,跟過去時尚女魔頭參加的時尚晚宴是兩個概念了。洪晃前夫大導演家的大公子,我們的陳大公子還給這場私人商業聚會點了個贊,你看,名利就是一個圈,繞一圈,大家都攀親帶故的熟人。
說到底,洪晃、蘇芒、張宇、曉雪四個人,雖然性格、追求人生目標迥異,但四人身上也有不少共性,她們都有過一段跨國婚姻(除了曉雪),都有女兒。
作為60-70這一代的杰出的事業女性,她們都把事業看得很重,在家里都屬于主要養家的一家之主的角色,而且她們都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職業生命長青不敗。
她們身上作為同代人的共性和差異,造就她們即懂對方又因為差異互相嫌棄的局面,名利圈就是一個追新忘舊,誰紅閃光燈就照誰的地方,但只要時間夠久,大家都會變成過時的人。
歷盡劫波姐妹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在時代面前,大家都是舊人,在時間面前,大家都明白到了下半場,舊人總比新人要好。
一切在時間面前都終將淡去引入煙塵,再轟轟烈烈的恩怨情仇都會成為時代的小碎片,不需介意,也不可能介意了......
▲大時代不管怎么變,在自己小天地里依然自得其樂的洪晃。
作者:不吃糖
責任編輯:Miss H
出品:藍小姐和黃小姐
文字原創,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