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微短劇的“造富神話”仍在繼續。近日,“一對夫妻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的話題沖上熱搜,這對夫婦正是不久前出圈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發行方北京點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眾科技”)的老板。
敗走網文江湖的點眾科技,靠著押寶短劇開啟了自己的事業“第二春”。但短劇真能與暴利長久地畫等號嗎?對此,點眾科技曾回應媒體稱,點眾公司整體的毛利率在10%左右,其中短劇業務的凈利率不到1%。
押寶爆款
“本來還不信,直到今天我充值了49.9元。”
“夫妻做短劇每月進賬4億多”的話題引爆互聯網時,有網友發出了這樣一句感嘆。今年2月,曾有多家媒體報道稱,該劇單日充值超過2000萬元。
《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的爆火,也讓“幕后”走到了“臺前”。除了其背后的咪蒙團隊外,點眾科技也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陳瑞卿、何春虹夫婦正是該公司的老板。根據公開報道,點眾科技高管透露,去年9月開始,點眾科技每月的充值收入,穩定在4億—5億元之間。
4億背后,點眾科技押中的不止這一部劇。DataEye短劇熱力榜數據顯示,3月12日,《朝九晚五小保安》以743萬熱力值登頂榜首,其關聯方正是點眾科技。
據悉,該劇是典型男頻爽劇,上線兩天熱力值近750萬。DataEye短劇熱力榜TOP20中,點眾、九州、麥芽各占3席,番茄、快創各占2席。
官網信息顯示,點眾科技于2022年9月正式開展網絡短劇、微短劇業務試運營,截至2023年11月,全平臺累計注冊用戶數4億,月活躍用戶1.6億。點眾科技介紹,公司“充分發揮自有版權網絡文學IP優勢,實現了劇本改編、影片拍攝、內容宣發等一體化制作”。
網文領域的波折,點眾科技也算沒白經歷。根據公開報道,點眾科技曾在2016年3月登陸新三板市場掛牌交易,彼時公司業務主要圍繞網文產品展開。但2017年2月,點眾科技宣布擬申請終止新三板掛牌,并最終于當年4月11日正式摘牌。
2019年,點眾科技首次向深交所遞交招股書申請創業板上市,次年撤回申請。類似的情況又在2020年重復上演,最終點眾科技于2021年12月底再次撤回上市申請材料。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5—2017年間,中文在線、平治信息、閱文集團、掌閱科技等已先后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對于近期是否有上市計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試圖聯系點眾科技,但電話始終未有人接聽。
北京商報記者查閱資料發現,點眾科技曾被發起過多輪問詢,以第二輪審核問詢函為例,內容涉及平均閱讀時間間隔小于1分鐘的用戶數量、行為的合理性、相關用戶是否為自充值或虛假用戶等。
暴利還是薄利
短劇就是影視化了的“爽文”,按照這個邏輯,點眾科技的翻紅不難理解。不久前,還有消息傳出,騰訊旗下的閱文集團將推出“奇跡短劇”平臺,后續會成為閱文短劇的播放渠道。
艾媒咨詢發布的《2023—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國內微短劇市場規模已經達到373.9億元,較2022年暴增2.68倍,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000億元。
中國青年劇作家導演向凱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短劇是2023年開始,被營銷到風口浪尖的一個文化產品,主要原因是短視頻平臺培養了大量的基層用戶,而當用戶普及到了一定程度,他們的消費需求也開始逐漸轉變,普通短視頻無法滿足他們對內容的需求,短劇應運而生。
需求就是風口。根據公開媒體報道,點眾科技執行總裁李江提到:“2023年,由于短劇的出現,點眾的銷售收入達到50億元左右。行業發展非常快,我們也希望抓住風口?!?/p>
但李江也透露,2022年9月,點眾科技每月充值金額大概在1000萬元。2023年1月份充值收入達到3000萬元至4000萬元?!半m然不斷在增長,但是依然在虧損?!?/p>
與此同時,有媒體報道稱,目前,短劇行業呈現出典型的“二八定律”,即20%的項目賺錢或保本,80%的項目虧損。據介紹,短劇行業里,最賺錢的還是具有流量的平臺方,其次為投流方,如果制作方不參與投資,能賺的錢相當少。
DataEye《2024年微短劇買量投流數據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微短劇投流規模超300億元,2024年超400億元,2027年超800億元。從媒體平臺來看,2024年巨量引擎投流規模超300億元,騰訊廣告超60億元,其他媒體平臺約40億元。
從關聯方來看,點眾、麥芽、九州、番茄、美光盛世表現最為活躍,投流熱度位列TOP5,云閱、序言澤、劇點、巨準互娛、美贊等新上榜關聯方表現也較為出色。
風口能否持續
今年1月底,抖音宣布與周星馳達成獨家精品微短劇合作,被視作短視頻走“精品路線”的一個代表。據悉,雙方將聯合開發運營“九五二七劇場”,首部精品微短劇《金豬玉葉》第一季預計5月上線。
此前,國家廣電總局曾多措并舉,開展網絡微短劇的治理工作,對含有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調低下等內容的微短劇進行下架處理,建立“黑名單”機制,并不斷完善常態化管理。
向凱認為,目前微短劇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方面在于內容的同質化,另一方面在于創作者的參差不齊,再加上一些非專業的資方入場,把短劇變成了一個追求暴利的商業行為,導致微短劇越發“變質”,而造成這一情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沒有在內容和質量上下功夫。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經濟學家、新金融專家余豐慧認為,2024年,資本市場的關注和投入會推動短劇產業的發展。隨著短劇市場的火爆,更多的投資人和企業會關注這個領域,為短劇創作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而行業競爭的加劇,也會使創作者不斷尋求創新,提高短劇的品質和內容。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認為,短劇未來的發展方向需要更加注重質量和創新,避免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怪圈,意味著創作者需要更多地關注題材的深度和創意的獨特性,而不是簡單追求點擊率和熱度。
其次,短劇行業需要與監管部門合作,建立更加健康、規范的市場環境。最后,短劇行業還應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通過跨國合作和內容輸出,提升行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