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陪伴我們整個童年青年甚至成年期的瓊瑤阿姨,在家中以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終年86歲。
或許因為對家人和讀者的留戀,瓊瑤自殺的時候,不僅留下了一份詩意的遺書,還專門錄制了遺愿視頻。
遺書中,瓊瑤用自己最為擅長的方式,與這個世界,與我們作了告別。
她告訴我們“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難過”,她不過是“擺脫了痛苦的軀殼,化為飛雪去了”。
遺書里,瓊瑤稱自己為“火花”,表示一生已經(jīng)盡力燃燒,并讓朋友們“不要為我的死亡悲哀,為我笑吧”。
從字里行間,看得出瓊瑤對死亡的態(tài)度,因為垂垂老去的軀體已經(jīng)受不了病痛的折磨,她最終選擇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只可惜,遺書中瓊瑤并未提及遺產(chǎn)的分配。這些年,瓊瑤擁有巨量的財富,遺產(chǎn)總額高達25億,包括文學作品和將近60部影視版權(quán)的收益,價值5.5億的"可園"豪宅以及其他理財和資金等。
結(jié)尾,瓊瑤還保留著對年輕人的期待,讓大家不要輕易放棄健康的生命,活得瀟瀟灑灑。
通讀全文,讓人不禁鼻酸流淚。
瓊瑤的《還珠格格》《婉君》《青青河邊草》《情深深雨濛濛》……不知道影響了多少人,捧紅了多少明星。
如今放手而去,也讓整個娛樂圈為之震動。
蘇有朋、陳志朋、黃奕、保劍鋒、秦嵐、林心如、古巨基、黃曉明、劉濤等等明星,都紛紛發(fā)文悼念瓊瑤。
蘇有朋表示,很幸運成為您筆下的人物。
古巨基則表示“感激、想念”。
林心如說,有幸成為紫薇如萍雪花,此生足矣。
黃曉明則回憶起自己拍《還珠格格3》的時光。
番茄君相信,這些或多或少因瓊瑤成名的明星,說的都是心里話,表達的都是最為真摯的懷念和悼念。
不過,縱觀瓊瑤的一生,似乎只能用“坎坷”兩個字形容。
任何文藝作品,痛苦都是創(chuàng)作的催化劑,我們很多耳熟能詳?shù)奈膶W巨著,無一不是在作者經(jīng)歷重大痛苦時完成的,瓊瑤也是如此。
她的宿命,或許從她一生下來時,就已經(jīng)注定了。
01、輕生去世,“四次自殺”,瓊瑤緣何“輕生成癮”
不可否認的是,瓊瑤是一位傳奇的作家。
她影響了幾代華人,筆尖寫盡人間真情,創(chuàng)作了60余部膾炙人口的作品。
可在"愛情文學女王"光鮮的外表下,瓊瑤的人生,卻充滿了不幸和曲折。
在世間86年,算上這次,瓊瑤曾四次輕生,試圖用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在她的人生軌跡里,“自殺”這個詞,就像一個詛咒,時不時就會出現(xiàn)。
說來讓人唏噓,瓊瑤第一次選擇“自殺”時,才僅僅六歲。
童年時期的瓊瑤,跟著父母生活在戰(zhàn)亂中。
瓊瑤的父母是老師,她小時候也曾受到良好的教育,從小就很喜歡觀察花草樹木。可因為戰(zhàn)亂影響,她幾乎沒過幾天太平日子,反而生活困窘,肚子都填不飽。
天天搬家的日子,讓瓊瑤從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顛沛流離,這也為她很多作品的悲劇屬性,埋下了伏筆。
有一次戰(zhàn)爭逃難,瓊瑤的兩個兄弟,在逃難中走失。
瓊瑤父母心灰意冷,準備帶著瓊瑤,全家投河自殺。
但或許是老天庇佑,這次“自殺”以失敗告終,瓊瑤也因此撿回一條命。
后來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丟失的弟弟也被找到,一家五口團聚后,生活算是安定了下來。
由于在戰(zhàn)爭時候長大,瓊瑤讀書并不多。
抗戰(zhàn)勝利后,一家人定居上海生活。
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瓊瑤,在上海讀了書。可不會上海話的她,學任何學科都顯得非常吃力。
加之父母望女成龍心切,且上海的物價很高,一家人生活得十分吃力。
瓊瑤是個懂事的孩子,她看到父母的不易,有心里話也不敞開了說。
在學校,她又常常受到欺負,久而久之,瓊瑤開始變得孤獨,自卑。
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一家人搬家去了寶島。
此時,瓊瑤的各種精神癥狀已經(jīng)愈發(fā)嚴重,可忙于求生的父母,根本沒有關注到女兒的心理問題,導致瓊瑤一再被忽視。
對瓊瑤更大的打擊,來自于家中新添的妹妹。
妹妹不但漂亮懂事,而且學習優(yōu)秀,讓身為老師的父母十分有面,父母的關注,也更多被失而復得的弟弟和新生的妹妹奪走。
沒有家長的關愛,沒有朋友的交心,此時的瓊瑤,人生達到了最低谷,她準備了大量藥物,準備自殺。
可沒能成行,就被父母發(fā)現(xiàn)了,這是她第二次想要用輕生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逃脫死神的呼喚后,瓊瑤開始從寫作中尋找慰藉。
她喜歡寫言情小說,文筆也好,她的寫作天賦,得到了語文老師的關注。
那時候的瓊瑤,僅僅才18歲,而語文老師,已經(jīng)43歲,兩人相差了25歲。
如果是正常的師生關系,倒也罷了,可偏偏,缺少父愛的瓊瑤,將對父親的情感,投射到了老師身上。
一來二去,瓊瑤與這位忘年的老師,談起了戀愛。
而這個老師,還是個離過婚的中年男人。
為了追隨老師的腳步,瓊瑤甚至想要考取大學,與他終成眷侶。
但好景不長,這份戀情很快被她父母發(fā)覺。父母怎么可能讓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一位有過婚史的老男人。
拉扯之間,瓊瑤高考落榜,父母又以“誘拐學生”的名義告了老師,導致老師被驅(qū)離。
傷了父母的面子,愛人又因為她丟了工作和職業(yè)生涯,瓊瑤一時想不通,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自殺。
但因為之前的事,父母親對瓊瑤自殺的念頭有了防范,她再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第四次自殺,就是今天了。
可惜的是,這次沒有奇跡,瓊瑤真正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不過,唯一不同的是,瓊瑤這次不是因為絕望、厭世、抑郁自殺,而是做了萬全的準備,她已經(jīng)下決心,與這個世界、與折磨自己的病痛告別。
對瓊瑤來說,此時的死亡,又何嘗不是一次適時的解脫。
只是,多次自殺的經(jīng)歷,從局外人的角度來看,似乎也是另一種,命中注定的悲哀和宿命。
02、背后的三個悲情密碼,讓自殺有跡可循
沒有人會不珍惜自己的生命,除非有常人沒有過的苦難與經(jīng)歷。
通過瓊瑤的人生故事,我們似乎能發(fā)現(xiàn),無論從她的作品里,還是從她的成長中,隱約有三個充滿悲情的密碼,一直在將她,引向死亡的深淵。
第一個,是戰(zhàn)爭年代的遭遇和童年陰影。
出生于1938年的瓊瑤,童年生活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作為一個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孩子,她很早就認識到了生命的脆弱。
戰(zhàn)爭導致死亡,小小的瓊瑤常常目睹死亡。而家里人那次的“自殺”,更是她距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6歲的瓊瑤根本不知道,自殺的意義是什么,當她被父母牽著走進冰冷的河水,當她在父母親眼中,看到了死神的召喚。
那種對精神和意志的影響,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
這種影響,超越恐懼,超越病痛,超越一切。
這段經(jīng)歷給幼小的瓊瑤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也讓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的幼小心靈,又遭受了雙重創(chuàng)傷。
在此時瓊瑤的心里,“自殺”成了問題無法解決時的一個最佳選項,這也是她后來頻頻選擇自殺的原因。
因為在她看來,“自殺”似乎并非什么了不起的事。
或許也正因如此,瓊瑤后來的作品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關于離別、生死的描寫。
《還珠格格》中,紫薇、小燕子和皇帝的分離糾葛;《情深深雨濛濛》里,如萍和杜飛的戰(zhàn)場相逢,她筆下那些痛徹心扉的離別場景,某種程度上正是童年創(chuàng)傷的投射。
這些與她的童年經(jīng)歷密不可分。
第二個,是孤獨自卑的敏感和情感創(chuàng)傷。
現(xiàn)如今,我們常常談起“原生家庭”的影響。
其實,瓊瑤青少年時期的心態(tài)性格改變,與原生家庭的影響有很大關系。
兩個弟弟丟失后,父母將過多的精力,都放在了丟失的孩子身上,對瓊瑤的關心少之又少。
加上不斷搬家改變生活環(huán)境,語言不通無法融入生活,瓊瑤從小就脆弱敏感,孤獨自卑,很少和人交流,唯一的發(fā)泄出口,就是寫作。
另外,瓊瑤從小就偏科,就讀第一女中時,她的數(shù)理化成績十分糟糕,經(jīng)常掛0或者考二十幾分,這也讓她時常在同學和父母面前抬不起頭來。
父母誤以為,這一切都是因為瓊瑤不夠努力,對她橫加指責,導致她的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不穩(wěn)定。
但弟弟妹妹的學習表現(xiàn),卻十分優(yōu)秀,兩相比較,落差感讓瓊瑤無地自容。
尤其16歲那年,瓊瑤一次數(shù)學試卷只考了20分,被父母嚴厲斥責,這也直接導致了她準備選擇自殺。
妹妹的到來,又剝奪了她僅有的一點“存在感”,瓊瑤的性格因此陷入了極大的負面情緒中。
心思細膩敏感,對一位作者來說是好事,讓她可以將人物呈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入木三分。
可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卻容易鉆牛角尖。
雖然瓊瑤在語文老師身上,找到了久違的慰藉,可這段不倫且深厚的感情被拆散后,帶來的是更為沉重的打擊。
人生被忽視,感情被棒打,父母幾乎發(fā)瘋,這些都成了瓊瑤成長道路上的精神創(chuàng)傷。
雖然這段經(jīng)歷,被瓊瑤寫成了《窗外》,小說中的主人公江雁容,某種程度上就是瓊瑤自己的影子。
可這也造成了她脆弱敏感的神經(jīng)與多愁善感的性情,直接導致了她多次的“自殺”嘗試。
第三個,是自我價值感的缺失和身份認同的矛盾。
其實,一直以來,瓊瑤都在尋找自身的價值。
雖然她從未放棄過寫作,但在很長一段時間,瓊瑤都不認為,寫作是實現(xiàn)自己人生價值的途徑。
早年間,她覺得價值是讓父母臉上有光,是學習拔尖,成績優(yōu)秀。
可這些,偏偏都是她不擅長的。
后來,她覺得自己的價值在于愛情,在于通過高考和對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
可兩次高考失利和老師被舉報,讓她的價值觀再次崩塌。
這次打擊,也讓瓊瑤一生的價值觀,都在“擰巴”中掙扎。
尤其她對于愛情的選擇,更是讓人唏噓。
瓊瑤的第一段婚姻完全是一場逃避現(xiàn)實的將就。
在經(jīng)歷了青春期的情感創(chuàng)傷后,她選擇了與一個并不相愛的人結(jié)婚。這段婚姻最終以失敗告終,唯一的意義,就是帶給她許多創(chuàng)作素材。
后來,瓊瑤與平鑫濤相識相戀。
雖然找到了真愛,卻要背負"第三者"的標簽。
這種身份認同的掙扎,讓她再次經(jīng)歷了自己價值選擇矛盾和困境。
在她的作品中,"第三者"形象往往充滿各種糾葛,或許這也是她內(nèi)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晚年間,在丈夫平鑫濤去世后,瓊瑤又因無法接受“插管”的醫(yī)學搶救行為,而與繼子女發(fā)生激烈沖突。
這種獨特的價值觀和生命觀,也是促成瓊瑤最終以自殺結(jié)束生命的催化劑。
遺書中,瓊瑤明確表示,自己不想成為“插管為生”的臥床老人,所以選擇自殺。
如此看來,瓊瑤的“自殺”,實際上從童年時代,就有跡可循。
從6歲走進河流,到86歲結(jié)束生命,這80年間的瓊瑤,不知道經(jīng)歷了多少掙扎和痛苦。
這三個悲情的人格密碼,也成了她“作家”光環(huán)之外,永遠擺脫不了的生命注解。
03、瓊瑤的離去,標志著一個文學時代的終結(jié)
其實,縱觀國內(nèi)外文學史,作家的自殺率始終不低,尤其是知名作家。
據(jù)統(tǒng)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自殺率接近2%,還有證據(jù)表明,患有抑郁癥或精神問題的文學創(chuàng)作者比例至少為10%。
國內(nèi)的三毛、海子、顧城、王國維、張純?nèi)纭⒏犒湣⒙劷荨⑿爝t……等等,無一不是以自殺,終結(jié)了自己的生命。
國外,從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到美國作家海明威,從詩人普拉斯到三島由紀夫,這些杰出的創(chuàng)作者都選擇了以自殺的方式告別人世。
這是因為,作家和詩人們,通常都具備極度敏感和共情的特質(zhì),他們對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同情心。
可這種特質(zhì),一旦脫離創(chuàng)作,面對真實且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往往會讓人難以承受。
創(chuàng)作的本身,其實充滿了孤獨,有時候甚至是自我狐疑,自我否定的過程。在創(chuàng)作陷入瓶頸時,作家往往會陷入自我懷疑和深深的痛苦之中,這讓他們本就脆弱的精神世界更為消極。
拿瓊瑤來說,她把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轉(zhuǎn)化為了文學養(yǎng)分,她曾說:"愛情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宗教。"
可這種創(chuàng)作態(tài)度,既是她成功的關鍵,也是她生命的重負。
當我們剖析她的作品,探訪她的心路歷程時,她卻在經(jīng)歷無數(shù)的掙扎和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雖然瓊瑤已經(jīng)離世,但她所創(chuàng)造的"瓊瑤式愛情",早就成為一個文化符號,成了我們無法磨滅的時代印記。
雖然當下,瓊瑤筆下的人物常被各種批判,但不可否認的是,她的作品確實為那個物質(zhì)相對匱乏的年代帶來了精神慰藉。
她的離去,標志著一個文學時代的終結(jié)。
雖然她選擇了以自己的方式告別人世,但她留下的作品和對華語文學的貢獻將永遠留存。
以后,每當我們談起愛情,談起風月,我們都將注定想起這位“愛情文學女王”。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偉大。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聲明:個人原創(chuàng),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