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流動的“三甲醫院”有多強?腦電波竟然也能變成音樂?迄今在全球采集并有效保藏的海拔最高的植物種子有怎樣的生命力?千年古城如何煥發新生?德國城市里竟有一座“中式園林”?3月16日晚20:0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節目《美美與共》第十一期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共同見證中外在藝術、科技等多領域的合作共融。
“和平方舟”播撒希望 醫療發展造福世界
科技與研究攜手發展 共創未來
海上也有“三甲醫院”?來自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鄧強介紹,“和平方舟”號作為我國唯一一艘遠洋制式醫院船,曾前往太平洋島國開展“和諧使命-2023”任務,出訪基里巴斯、湯加、瓦努阿圖、所羅門群島等國家,為當地提供醫療服務。2023年,“和平方舟”號航行1.2萬余海里,提供醫療服務4萬多人次,實施手術近200例。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海醫院)婦產科主任徐明娟在節目中回憶,任務中最感動的就是幫助當地孕婦迎接新生命,見證“和平寶寶”的誕生過程。這也正是“和平方舟”所堅持傳遞的生命至上、命運與共的理念。“一片寧靜海,潮水正靜靜推動著愛。”中國臺灣歌手張信哲和湯加歌手Sahar Mapelu I Vailahi Taukiuvea演唱的《真愛一生》,奏響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樂章。
近年來,中國在醫療領域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越發緊密。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裴德樂來自古巴,是世界定量電生理技術奠基人,自2015年起就定居成都開展教學研究。他與學院好友堯德中教授和盧競教授一同在《美美與共》分享團隊在腦科學領域取得的巨大突破成果。節目現場,兩位志愿者戴上“腦電帽”,向觀眾們展示他們的“腦電音樂”。也許在未來,這項技術能夠探索更加前沿的類腦智能科技領域,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國歌手孫悅與古巴歌手Martinez Madarro共同演唱一曲《感謝你》,感謝中外科學家們對未知的不懈探索,用互助互享的精神共探更美好的未來。
“種子銀行”生出新苗 多景園“落戶”德國
文化與生態勠力同心 共繪希望
非洲神秘果會改變人們的味覺?冰片在尼泊爾被稱為“會飛的種子”?木棉竟全身是寶?這些植物都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這座“種子銀行”如今保存著9萬多份種子,也培養了無數優秀學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郭永杰、肯尼亞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系教師摩西·切洛蒂·萬布爾瓦、尼泊爾科學技術學院高級科學官拉姆·錢德拉·保德爾就是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同門師兄弟,他們給大家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種子,包括采自珠穆朗瑪峰的種子——須彌扇葉芥種子,這個種子是迄今在全球采集并有效保藏的海拔最高的植物種子。中國歌手黃齡和尼泊爾歌手阿尼斯蒂瓦里、剛果(金)歌手庫魯共同演唱《和光同塵》,唱出萬物生長的希望。
在德國,號稱“歐美最美花園”的路易森公園中,有一座園中之園——多景園。德國曼海姆市(前)第一副市長諾伯特·埃格爾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曾走過中國的100多個城市,并決定向家鄉展示中國文化和藝術,將城市建設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園林“帶到”德國。負責多景園工程建設的總指揮李鴻寶和埃格爾的兒子來到《美美與共》節目現場,分享多景園建設的故事。60噸太湖石在海上漂泊45天來到德國,建成假山瀑布;23個工程技術人員精密設計榫卯結構,打造飛檐翹角的亭臺樓閣。如今這座園林已經成為德國人民感受中國文化的最佳地點之一,每天都有近600人在此喝茶賞劇,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F場,中國舞者駱文博與來自德國的鋼琴演奏家海納·格蘭欽共同演繹樂舞《園中緣》,展現了中外藝術的相融共美。
希瓦古城“煥發新生”
藝術與歷史和合而美 共系情緣
位于中亞的“四金之國”烏茲別克斯坦有著令無數游客神往的自然人文景觀,其中就有“我愿出一袋黃金,只求看一眼希瓦”的希瓦古城,但這座古城也曾因年久失修失去了昔日的輝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李向東、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花剌子模州旅游廳廳長肖扎耶夫·阿扎馬特和希瓦古城居民巴爾塔耶夫·馬哈穆瓊來到節目現場,他們講述了希瓦古城的“煥新”故事。中國文化遺產修復團隊堅持著保持文物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原則,幾經周折尋找原材料、原工藝的磚體,對當地歷史建筑開展文物保護工程。同時,修復團隊還開展了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實施道路鋪裝、解決了排水問題、增設綠化和路燈,讓300多戶居民在煥然一新的古城中安居樂業。節目中,中國歌手王霏霏和烏茲別克斯坦歌手阿卜杜拉耶娃·詩琳一同演唱歌曲《月牙灣》,中外的巧妙融合,古典和現代的自然和諧,正是中烏兩國人民在這座古城、這段絲路上共同書寫的文明互鑒佳話。
3月16日,《美美與共》第十一期節目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播出,見證合作交流之緣。
海上流動的“三甲醫院”有多強?腦電波竟然也能變成音樂?迄今在全球采集并有效保藏的海拔最高的植物種子有怎樣的生命力?千年古城如何煥發新生?德國城市里竟有一座“中式園林”?3月16日晚20:00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文化和旅游部聯合攝制的大型國際文化交流節目《美美與共》第十一期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播出,共同見證中外在藝術、科技等多領域的合作共融。
“和平方舟”播撒希望 醫療發展造福世界
科技與研究攜手發展 共創未來
海上也有“三甲醫院”?來自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的鄧強介紹,“和平方舟”號作為我國唯一一艘遠洋制式醫院船,曾前往太平洋島國開展“和諧使命-2023”任務,出訪基里巴斯、湯加、瓦努阿圖、所羅門群島等國家,為當地提供醫療服務。2023年,“和平方舟”號航行1.2萬余海里,提供醫療服務4萬多人次,實施手術近200例。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長海醫院)婦產科主任徐明娟在節目中回憶,任務中最感動的就是幫助當地孕婦迎接新生命,見證“和平寶寶”的誕生過程。這也正是“和平方舟”所堅持傳遞的生命至上、命運與共的理念。“一片寧靜海,潮水正靜靜推動著愛。”中國臺灣歌手張信哲和湯加歌手Sahar Mapelu I Vailahi Taukiuvea演唱的《真愛一生》,奏響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和平樂章。
近年來,中國在醫療領域與世界各國的合作越發緊密。電子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裴德樂來自古巴,是世界定量電生理技術奠基人,自2015年起就定居成都開展教學研究。他與學院好友堯德中教授和盧競教授一同在《美美與共》分享團隊在腦科學領域取得的巨大突破成果。節目現場,兩位志愿者戴上“腦電帽”,向觀眾們展示他們的“腦電音樂”。也許在未來,這項技術能夠探索更加前沿的類腦智能科技領域,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中國歌手孫悅與古巴歌手Martinez Madarro共同演唱一曲《感謝你》,感謝中外科學家們對未知的不懈探索,用互助互享的精神共探更美好的未來。
“種子銀行”生出新苗 多景園“落戶”德國
文化與生態勠力同心 共繪希望
非洲神秘果會改變人們的味覺?冰片在尼泊爾被稱為“會飛的種子”?木棉竟全身是寶?這些植物都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這座“種子銀行”如今保存著9萬多份種子,也培養了無數優秀學者。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郭永杰、肯尼亞東南大學生命科學系教師摩西·切洛蒂·萬布爾瓦、尼泊爾科學技術學院高級科學官拉姆·錢德拉·保德爾就是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同門師兄弟,他們給大家展示了各種各樣的種子,包括采自珠穆朗瑪峰的種子——須彌扇葉芥種子,這個種子是迄今在全球采集并有效保藏的海拔最高的植物種子。中國歌手黃齡和尼泊爾歌手阿尼斯蒂瓦里、剛果(金)歌手庫魯共同演唱《和光同塵》,唱出萬物生長的希望。
在德國,號稱“歐美最美花園”的路易森公園中,有一座園中之園——多景園。德國曼海姆市(前)第一副市長諾伯特·埃格爾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曾走過中國的100多個城市,并決定向家鄉展示中國文化和藝術,將城市建設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園林“帶到”德國。負責多景園工程建設的總指揮李鴻寶和埃格爾的兒子來到《美美與共》節目現場,分享多景園建設的故事。60噸太湖石在海上漂泊45天來到德國,建成假山瀑布;23個工程技術人員精密設計榫卯結構,打造飛檐翹角的亭臺樓閣。如今這座園林已經成為德國人民感受中國文化的最佳地點之一,每天都有近600人在此喝茶賞劇,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現場,中國舞者駱文博與來自德國的鋼琴演奏家海納·格蘭欽共同演繹樂舞《園中緣》,展現了中外藝術的相融共美。
希瓦古城“煥發新生”
藝術與歷史和合而美 共系情緣
位于中亞的“四金之國”烏茲別克斯坦有著令無數游客神往的自然人文景觀,其中就有“我愿出一袋黃金,只求看一眼希瓦”的希瓦古城,但這座古城也曾因年久失修失去了昔日的輝煌。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李向東、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花剌子模州旅游廳廳長肖扎耶夫·阿扎馬特和希瓦古城居民巴爾塔耶夫·馬哈穆瓊來到節目現場,他們講述了希瓦古城的“煥新”故事。中國文化遺產修復團隊堅持著保持文物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原則,幾經周折尋找原材料、原工藝的磚體,對當地歷史建筑開展文物保護工程。同時,修復團隊還開展了一系列環境整治工程,實施道路鋪裝、解決了排水問題、增設綠化和路燈,讓300多戶居民在煥然一新的古城中安居樂業。節目中,中國歌手王霏霏和烏茲別克斯坦歌手阿卜杜拉耶娃·詩琳一同演唱歌曲《月牙灣》,中外的巧妙融合,古典和現代的自然和諧,正是中烏兩國人民在這座古城、這段絲路上共同書寫的文明互鑒佳話。
3月16日,《美美與共》第十一期節目將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20:00檔播出,見證合作交流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