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題材電視劇《故鄉的泥土》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該劇講述了生活在滹沱河沿岸金沙窩村的三代農民扎根鄉土、創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藝術地表現出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主題。
該劇構建起三代農民接力發展家鄉的故事框架。老支書高海堂是“老農民”的代表。他在村里干了30年,執著于耕耘和守護這片土地,信念堅定、不徇私情。銀牛、春雪和麥茬是新時期成長起來的中堅力量。他們從老一輩手中接過守護土地的責任,發展磚廠、服裝廠、皮革廠等村辦企業,建設小麥良種培育基地,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尋找一種平衡。作為新一代農民的代表,天驕通過努力考上農業大學,畢業后加入省里知名的洪福集團,以農業合作的方式支持家鄉的建設,在這片土地上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三代農民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理念和發展思路有所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即土地是他們的出發地,也是目的地。由土地生發出來的,對故鄉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始終縈繞在他們的心頭。所以,這些人物在時代變遷中不斷調整前進的步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住故土、守住糧食,奮力書寫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在大的敘事框架之下,作品的主要劇情圍繞青梅竹馬的春雪和麥茬展開,二人因家庭變故與個人選擇而分開,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春雪在婚后遭遇家庭暴力,離婚后開辦縫紉社;麥茬在外闖蕩,學習燒磚技術,又回到金沙窩村,振興家鄉經濟。創作者沒有讓春雪和麥茬在情感上“破鏡重圓”,而是讓他倆為實現改變家鄉落后面貌的共同理想,在帶領鄉親發家致富的實踐過程中,漸漸相互理解,默契配合,成為事業上的知音、伙伴和搭檔。作品用春雪和麥茬的愛情和奮斗故事,串聯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取消統購統銷、脫貧攻堅、農企融合等農村發展階段。作品通過對農民個體、家庭、村莊進行今昔對比,對中國農村四十多年的改革發展進行切片掃描,展現農村改革開放的艱難歷程和偉大成就。
作品采用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展示成就,也表現問題。比如,劇中涉及賣糧難、糧食收購打白條、地方發展皮革加工污染環境、假種子事件等,讓人們看到了改革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陣痛。在故事中,有關部門及時取消糧食統購統銷、積極推進污水處理、打擊假種子犯罪,這些內容既還原了真實歷史,彰顯在黨的領導下農村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的歷程,也激發人們對農村如何才能實現更好發展的思考和探討。
一個村莊的故事、三代農民的命運變遷,濃縮了中國農村四十多年的發展史?!豆枢l的泥土》故事平實、情感真摯,以小人物的奮斗歷程,凸顯鄉村發展成果,彰顯在黨的帶領下一代代農民煥發的堅忍而強大的精神力量,為觀眾打開了深入了解改革開放以來鄉村歷史變遷的一扇窗,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作者:李 瑋,系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常務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