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吳京拜年之后,再也沒有發過一條微博。
很多網民感到不解和憤怒,紛紛到吳京評論區下面去留言。
盡管泰國,緬甸詐騙的事,本質來說,跟吳京的演員屬性沒有半點關系。但是在吳京需要去發聲的時候,卻像鴕鳥一樣把自己藏起來,不由得讓人感到寒心。
演員王星失聯的那段時間,作為同行的吳京,卻連一條微博也不愿意轉發。
相比之下,姚晨在1月6日,卻轉發了王星泰緬邊境失聯急需幫助的信息。讓人覺得,盡管姚晨沒有拍吳京那樣崇高的電影,但是她卻更加具有社會意識,愿意去關注具體的人,尤其是這個人還是自己的同行。
這里就涉及到一個社會責任感的事。
吳京在中國演員隊列里面,票房算是拿的最高的,但是在需要他去表達的時候,卻啥也沒說,讓人失望。
演員雖然演的是故事,是虛構的情節,但是有些演員,涉及到的題材,卻是現實主義的,一定程度上,吳京之所以有這么高的票房,也是吃了現實主義的紅利。
他的粉絲需要他把戲里面以及采訪里面所展現的人設,帶入到現實里面,這樣才是言行合一的。
不然戲里一套,現實世界中卻是另一套,如何讓觀眾相信你所表達的就是你的真實內心呢。
吳京的沉默,或許在于,恐怕去承擔一些責任,進而影響到自己今后的影視工作。這個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吳京的沉默,也許對于他的演藝生涯影響得更大,因為以后的觀眾會因為他的姿態而不買賬了。
吳京在當下的影視環境中,無疑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也正是出于這個理由,一些吳京的重度粉,無論他拍什么樣的片子,都會在第一時間去購票。
盡管這是個商業行為,但是商業背后總還是有價值觀和情感的吧。
如果戲外的價值觀沒有辦法支持戲里里面的角色,就會導致吳京的這個“符號”變得虛弱。
對于演員這個職業,我不認為應該做到徹底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正如姚晨所說的,對于演員這個職業,你必須要保持高度的敏感,不敏感是做不了演員的。
這個敏感就是對于社會的洞察,對于現實的理解,以及必要時候的挺身而出和發聲。
如果演員只是想要撈錢,那么就成戲子了,這是演員這個行業的墮落。
吳京的煩惱,一定程度上,也是自我所營造出來的,當初他的光環過于閃耀,導致網民對他的期望過大,從而失望也就越大。
對于電影,我依然會喜歡那些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而會主動遠離那些純粹玩票的虛構電影。
像是賈樟柯的《風流一代》,就是記錄了中國20年的社會變遷,人們看到影片里的鏡頭,就會聯想到自己,產生一種切己之感,覺得自己跟時代命運是息息相關的。
盡管對于現實中發生的事,作為演員的吳京也改變不了什么,但是連跟他專業強相關的話題,他都拒絕為一個同行的遭遇發聲,這的確也展現了吳京的另一面。
聲明:個人原創,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