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明星更易患抑郁癥還是幸存者偏差?
明星相較于普通人似乎更容易患抑郁癥,這與他們的工作性質、社會壓力和個人因素等多方面息息相關。
工作性質方面
工作強度極大:明星的工作安排通常非常緊湊,常常需要連續數月甚至數年高強度工作。如一些演員可能需要在短時間內輾轉多個劇組,頻繁趕場拍攝,休息時間嚴重不足。像迪麗熱巴曾在采訪中提到,拍攝期間常常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長期處于這種狀態,身體和精神都極度疲勞,容易引發心理問題。
工作壓力巨大:明星的工作成果往往直接面向大眾,面臨著票房、收視率、專輯銷量等多方面的考核。電影演員若作品票房不佳,可能會面臨外界的諸多質疑和批評,歌手發新專輯也會擔心銷量不理想等,這種壓力長期積累,容易使他們的心理負擔過重。
生活缺乏隱私:明星的生活幾乎完全暴露在公眾視野下,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媒體和粉絲關注和解讀。比如明星的戀愛、家庭等私人生活常常被過度曝光,像鹿晗公布戀情后,就引發了巨大的輿論風波,他本人也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這種毫無隱私的生活狀態會讓明星感到壓抑和焦慮。
社會壓力方面

輿論環境復雜:在網絡時代,信息傳播速度極快,明星很容易成為輿論的焦點。一旦有負面新聞或不當行為被曝光,就可能遭受大量的網絡暴力和惡意攻擊。像蔡徐坤曾因一段打籃球的視頻被網友惡搞,遭受了大量的網絡暴力,對他的心理造成了很大傷害。
形象維護困難:明星需要時刻保持良好的公眾形象,這意味著他們要在言行舉止、穿著打扮等各方面都符合大眾的期望。他們不能輕易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緒,必須時刻保持完美的狀態,這種長期的偽裝和壓抑會對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個人因素方面
自我要求過高:很多明星對自己的事業和藝術追求有很高的標準,他們渴望不斷突破自己,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對自我的高要求會讓他們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和挫敗感。例如演員張震為了拍攝《一代宗師》,專門學習八極拳并獲得了全國冠軍,但也因對自己要求過高,在拍攝過程中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社交相對狹窄:明星的社交圈子往往集中在娛樂圈內,雖然表面上社交廣泛,但真正能夠深入交流、建立深厚情感的朋友可能并不多。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他們很難找到真正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內心的孤獨感和無助感無法得到有效排解。
也有網友表示:"其實只是因為普通人得抑郁癥無人在意,幸存者偏差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