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奉打更人》在央視八套創下1.58%的收視率時,25歲的王鶴棣在化妝間嚎啕大哭——這個曾被貼上“AI演技”標簽的年輕人,終于用許七安一角完成口碑逆襲。劇中,他飾演的現代刑警穿越至玄幻王朝,用科學思維破解離奇案件,其亦莊亦諧的表演刷新觀眾認知。
表演突破:喜劇節奏與懸疑張力的平衡術
為塑造許七安,王鶴棣進行四個月特訓:學習痕跡鑒定、微表情分析,甚至考取初級法醫證書。在“稅銀失竊案”關鍵戲份中,他通過觀察馬車轍痕深度推斷藏銀地點,這場戲的推演過程被中國政法大學列為刑偵課案例。導演鄧科透露:“王鶴棣設計了70%的即興動作,比如驗尸時下意識戴手套的動作,讓角色更具真實感。”
與田曦薇的化學反應成為另一看點。許七安與臨安公主的“書房定情”戲,王鶴棣即興加入擦拭對方墨漬的細節,將曖昧氛圍推向高潮。該片段在抖音獲得1.2億次播放,帶動原著小說銷量增長300%。
行業警示:頂流生態的暴力生長

2024年8月的機場圍堵事件,暴露流量經濟的黑暗面。狂熱粉絲沖破安保防線,導致王鶴棣右手骨裂。事件后,他宣布暫停綜藝錄制,引發行業對藝人安全保障的討論。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嚴飛指出:“這種極端追星行為,實質是資本異化下的情感剝削。”
類型創新:玄幻與現實的交響曲
《大奉》的成功在于打破類型壁壘:用現代刑偵技術解構玄幻謎案,如通過火藥成分分析破解“狐妖殺人案”,借力學原理揭穿“御劍飛行”騙局。這種“科學修仙”設定吸引大量硬核觀眾,知乎相關討論帖超5萬條。
但質疑聲依舊存在:部分原著粉批評劇版弱化權謀線,強化感情戲。編劇余飛回應:“影視化需考慮大眾審美,我們正在籌備電影版,會更側重朝堂博弈。”對于王鶴棣而言,這場轉型戰役的首戰告捷,但如何維持長尾效應,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