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體重管理年”行動的持續推進,河北省多家醫療機構開設體重管理門診,通過多學科協作模式,為超重及肥胖人群提供科學、系統的減重方案。需要進行體重干預的人群有哪些?評判肥胖的標準有哪些?如何通過針灸調理,達到減重效果?減重后如何防止反彈?來看醫生如何從評估、干預、防反彈等全周期進行體重管理。
調節內分泌:肥胖與內分泌系統的失衡密切相關。針灸可以刺激身體的經絡和穴位,調節內分泌激素的分泌,如胰島素、甲狀腺激素、瘦素等。例如,通過針刺特定穴位,可改善胰島素抵抗,使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從而更好地調節血糖水平,減少脂肪的合成和堆積。同時,還能調節甲狀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加快脂肪的分解和消耗。
抑制食欲:針灸能夠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尤其是與食欲調節相關的神經中樞。針刺某些穴位,如足三里、內關、公孫等,可以調節胃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降低食欲和進食量。此外,針灸還能調節大腦中神經遞質的水平,如增加血清素的分泌,使人產生飽腹感,減少饑餓感和對食物的渴望,從而控制熱量攝入。
促進新陳代謝:針灸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身體的微循環,為身體各組織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加快新陳代謝的速度。新陳代謝加快后,身體能夠更有效地消耗能量,包括脂肪的氧化分解,從而達到減重的目的。同時,良好的氣血運行還有助于排出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毒素,減輕身體的負擔,進一步促進減重。
調整臟腑功能:中醫認為,肥胖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如脾胃虛弱、肝郁氣滯、腎氣不足等。針灸通過刺激相應的臟腑經絡穴位,可調整臟腑功能,使其恢復正常的生理狀態。例如,針刺中脘、脾俞、胃俞等穴位,可健脾和胃,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消化吸收,避免水濕痰飲的積聚,從而達到減重的效果;針刺肝俞、太沖等穴位,可疏肝理氣,調節情緒,緩解因情緒波動導致的暴飲暴食和內分泌紊亂,有助于控制體重;針刺腎俞、關元等穴位,可補腎益氣,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促進新陳代謝,減少脂肪在體內的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