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董卿,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她連續十三年登上春晚。
被稱為“央視一姐”的她,曾是無數觀眾心中的主持標桿。
然而就是這么一位知名主持人,卻在四年前突然“銷聲匿跡”。
有人說她職業生涯遭遇挫折,慘遭封殺,也有人說她崇洋媚外,已經移居海外。
那么董卿到底去哪了?如今她又怎么樣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
曾經,董卿可是央視的一塊金字招牌,無論是春晚還是各種大型晚會。
只要是董卿出席主持人,收視率就絕不會翻車。
她就像是個魔法師,總能把現場的氣氛調得恰到好處。
董卿之所以贏得眾多贊譽,不僅因為她的專業能力出色。
還在于她那溫和而從容的氣質讓人感到親近。
在那個拼顏值的年代,董卿硬是憑智慧,在央視殺出一條血路。
董卿的職業生涯也是亮點頻出,《歡樂中國行》與《詩詞大會》均是收視高峰。
每一場節目,她都能展現出色的主持能力。
例如在《詩詞大會》上,董卿通過解讀古典詩詞,激發了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在《朗讀者》這個節目上,董卿的角色不單單是一個主持人。
更是一個富有思想深度的文化傳播者。
她將原本單調的朗讀轉化為一場聽覺和視覺的雙重盛宴。
然而自2021年央視春晚以來,我們再也沒見到董卿。
從“央視一姐”到突然間消失,賬號也被清空。
甚至連與觀眾的正式告別的程序都沒進行,就悄然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
在了解完董卿的經歷后,才發現董卿的消失或許是必然的!
董卿成名路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受父母的影響,她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嚴厲的教育。
因為經過了過那些艱辛的知青歲月,所以父母希望女兒將來能有所成就。
大家應該都聽過“窮養兒富養女”這句話,但董卿的父親對她卻并非這樣。
作為一個女孩,有時候想表現出小女生的撒嬌和小脾氣,但在這個家庭從未被允許。
父親對董卿嚴格要求,不允許她在家里嬉鬧,也不允許她揚聲大笑。
她還被要求做家務,每天刷碗、買菜、做飯,還要像男孩一樣接受懲罰。
進入小學之后,董卿的生活變得更加艱辛。
每天早上六點,父親就會把她從床上拉出來,然后帶著她去跑步。
盡管董卿哭著鬧著不想跑步,但父親嚴酷的訓斥她:絕不能養成懶惰的習慣。
到了晚上,她又要在父親的監督下寫成語、閱讀故事書。
直到晚上十點,她才被允許休息。
在如此嚴酷的生長環境下,董卿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秀,成為了班里的學霸。
再加上小時候長相清秀,被班主任培養參加學校的各類文藝活動。
董卿也是不負眾望,順利的考上了浙江藝術大學,就讀表演專業。
大學畢業后,董卿被分配到了話劇團工作。
話劇團的工作很輕松,除了偶爾上臺演出,她幾乎都是在整理資料。
第二年,董卿離開了話劇團,去參加了主持人選拔賽。
1996年,董卿先后被東方衛視和上海衛視錄取。
在母親的勸說下,董卿去了上海,那里更繁華,發展機會更多。
然而,他到了上海之后卻被調到了西部頻道,這個節目很冷門。
父親得知她進入了央視后,第一次帶她去館子里吃飯。
她進入了央視工作,讓父親感到無比驕傲。
然而接下來的日子里,父親每天守著央視的節目,卻始終看不得女兒的身影。
后來他才得知,女兒調到了深夜頻道工作,為此父親每天熬夜,就為了能看見女兒。
在央視工作并不容易,讀錯一個字,就會面臨幾十塊的罰款。
一個月的工資才幾百塊,一下子扣幾十塊,稍有不慎就會負債上班。
在2002年,董卿經過自己的努力,終于獲得了人生的第一個主持人獎。
這無疑是她打開成功之門的“鑰匙”。
榮獲“金話筒”獎的董卿被北京電視臺看中了,點名讓她去工作。
千里馬終于遇上了伯樂,董卿簡單收拾一下就來到了北京。
央視的大舞臺讓她的主持風格更為大氣,自帶書卷氣的董卿一顰一笑都是文采。
慢慢的,隨著能力和資質的越壘越高,終于在2005年董卿亮相春晚。
她自己也沒想到,此后她會被稱為“央視代言人”。
在央視的舞臺上,董卿以其獨特的氣質和才華,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
然而,這背后的辛勤付出,卻是鮮為人知的。
她每一次完美的表現,都是她無數次練習和準備的結果。
就像她在2007年的央視元旦晚會上的“黃金三分鐘”救場。
那鎮定自如的背后,是無數次的磨礪和準備。
形象危機
2009年,董卿與一位富商密春雷外出的事件,快速改變了她的公眾形象。
眾所周知密春雷是位已婚人士,而且還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
此事曝光后,密春雷立刻出面澄清,表示自己已經離婚。
董卿也回應媒體說兩人正在談戀愛,并且地下戀很久,只是作為公眾人物不愿公開。
為了平息輿論,兩人很快就結婚了。
但這仍無法挽回她形象的轉變,原本國民女神的她,被貼上了破壞者的標簽。
甚至她在北京主持節目時,還有人當場問她是不是出于攀附豪門的目的成為第三者。
董卿滿臉的尷尬,她以前的修養在這一刻化為烏有、
到了2017年,董卿失去了上春晚的機會,由于輿論太大,領導停掉了她的工作。
在這段時間里,董卿深思熟慮,決定去國外進修。
這在當時看來是一次正常的學習之旅,然而沒多久,她的真實目的就被曝光。
原來她前往美國的真正目的是生孩子,并且為孩子爭取綠卡。
一時間,網絡上再次卷起了輿論的風暴,人們紛紛指責董卿“崇洋媚外”。
面對洶涌的輿論浪潮,她試圖通過辯解澄清。
她表示讓孩子申請美國國籍并非不愛國之舉,而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資源。
不過這種自我辯解顯得蒼白無力,反而加深了公眾對她的失望。
直到2021年,董卿遭遇了更加痛苦的事情。
密春雷由于投資失敗,資金鏈斷裂,面臨更加嚴重的財務危機。
董卿為了幫助丈夫度過難關,不惜賣掉了自己曾經購買的房子。
但對于密春雷來說,這些錢只是杯水車薪,她欠下了很多巨額債務。
第一次,董卿感到生活的艱難和巨大的壓力。
正是從那一年開始,董卿消失在了央視的節目中。
開始全心全意的幫助丈夫遺棄經營公司,希望東山再起。
當他們陷入絕境時,密春雷賣掉了自己所有的不動產,只為了給員工發放薪酬。
經過幾年的奮斗,如今的債務還得差不多了。
他們的生活也漸漸步入正軌,董卿終于可以停下,重新面對自己人生的課題。
如今董卿的生活還是以家人為主,去年,曾多次拍到陪伴孩子的畫面。
除了參與孩子的成長,董卿也會參與一些活動,與好友相聚。
她會漫步江邊,雨中散步,安然吃著路邊攤,配合擺著一些照片。
也會與周濤、朱軍和張澤群合框,一起手拿臺本,讓人瞬間夢回春晚。
結語
董卿演繹了一個傳奇的女性,屬于她的時代還未落幕。
腹有詩書氣自華在她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雖然時常伴隨一些爭議,但都是她自己的選擇,她不后悔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