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十一年后,京津冀協同發展碩果滿枝,合力提交“11年,11萬億”亮眼成績單。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別為5.2%、5.1%、5.4%,高于全國平均,區域經濟總量合計11.5萬億元。當我們從“專精特新”的視角看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亮眼成績單時,會有哪些全新發現?新的十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將怎樣再升級?
3月28日21:05即將播出《專精特新研究院》節目第十二期,匯聚京津冀三地研究員: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京津冀聯合辦常務副主任劉伯正,河北省科學院黨組書記、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理事長劉春成,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教授 張貴,北京銀行交易銀行部(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魯申平,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偉,燕山大學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黃建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新龍,三地研究員齊聚實景研究院,以“專精特新”的視角破解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難題,攜手助力新的十年跑出“加速度”。
《專精特新研究院》第四季節目迎來收官,節目自播出以來,共收獲全網熱搜累積超 132個,節目主話題#專精特新研究院#閱讀量超 9.4億,全網短視頻播放總量超 2.9億,多個引發社會熱議的相關話題登錄微博主榜實時上升榜以及文娛榜、出圈榜。以“專精特新”為鏡,照見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
京津冀專精特新企業同臺路演 實力爭奪“限量版”融通資源包
本期節目由北京華信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飛旋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奧冠電源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京津冀三地專精特新企業代表齊聚實景研究院,三位創始人同臺進行限時2分鐘路演,由大眾研究團與在場研究員共同投票,角逐優先展示企業機會,從而爭奪在場研究員提供的融通資源包。
由于每位研究員僅有一次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融通資源包的機會,京津冀三地企業創始人在路演中各出“奇招”,他們究竟表現如何?他們的硬核科技能否獲得大眾研究團的認同?又是哪個企業獲得優先展示企業短片的機會呢?
京津冀三地企業“成長的煩惱”各不相同 三地研究員合力破局
新能源電池因其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優勢,引起產業界、學術界、科技界的持續關注,競爭也日漸白熱化。在河北奧冠電源的研發團隊做電池循環壽命實驗時,卻無法突破電池導電性差的瓶頸。創始人孟祥輝和團隊來到北京化工大學尋求幫助,這次他能否找到失敗原因?又能否成功尋得解決方案呢?
北京華信泰面臨著上游供應商來料不合格率接近50%的難題,天津飛旋科技則面臨著如何讓產品快速打開市場的挑戰,針對三家企業的實際情況,三地研究員又能給出怎樣切實可行的破局之道呢?
京津冀三地企業跨界對話 “各自為戰”現場變為“無敵組合拳”
芯片原子鐘、磁懸浮軸承、新能源電池,三個看似領域不同的企業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內在關聯?又是如何形成上下游產業協同的合作關系的?當三個領域完全不同的創始人在現場首次跨界、跨領域對話時,三位企業創始人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第二個十年的時間節點上,京津冀三地研究員也在現場揭曉了未來的發力方向,未來十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將以怎樣的方式書寫新篇章呢?
京津冀三地研究員共同用金融活水、創新活水、政策活水、人才活水澆灌了錄制現場象征京津冀專精特新企業的花朵,伴隨著花朵綻放,本季節目也迎來了圓滿收官。
在本季節目中,節目組共走訪了近百家北京、天津、河北、長沙的專精特新企業,見證了15家企業成長進階的關鍵時刻,累積為3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搭建起合作的橋梁,為專精特新企業強鏈、固鏈、補鏈注入首善媒體的力量,聯動兩院院士、相關委辦局、首都高校、投資機構、頭部企業、科研院所等近百位研究員共同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揚帆遠航。
敬請期待《專精特新研究院》第五季!
(本文來源:北青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系。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
十一年前,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十一年后,京津冀協同發展碩果滿枝,合力提交“11年,11萬億”亮眼成績單。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別為5.2%、5.1%、5.4%,高于全國平均,區域經濟總量合計11.5萬億元。當我們從“專精特新”的視角看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亮眼成績單時,會有哪些全新發現?新的十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將怎樣再升級?
3月28日21:05即將播出《專精特新研究院》節目第十二期,匯聚京津冀三地研究員: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京津冀聯合辦常務副主任劉伯正,河北省科學院黨組書記、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理事長劉春成,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教授 張貴,北京銀行交易銀行部(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魯申平,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李志起,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溫氣動全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趙偉,燕山大學亞穩材料制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黃建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新龍,三地研究員齊聚實景研究院,以“專精特新”的視角破解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難題,攜手助力新的十年跑出“加速度”。
《專精特新研究院》第四季節目迎來收官,節目自播出以來,共收獲全網熱搜累積超 132個,節目主話題#專精特新研究院#閱讀量超 9.4億,全網短視頻播放總量超 2.9億,多個引發社會熱議的相關話題登錄微博主榜實時上升榜以及文娛榜、出圈榜。以“專精特新”為鏡,照見中國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
京津冀專精特新企業同臺路演 實力爭奪“限量版”融通資源包
本期節目由北京華信泰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飛旋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奧冠電源有限責任公司作為京津冀三地專精特新企業代表齊聚實景研究院,三位創始人同臺進行限時2分鐘路演,由大眾研究團與在場研究員共同投票,角逐優先展示企業機會,從而爭奪在場研究員提供的融通資源包。
由于每位研究員僅有一次為專精特新企業提供融通資源包的機會,京津冀三地企業創始人在路演中各出“奇招”,他們究竟表現如何?他們的硬核科技能否獲得大眾研究團的認同?又是哪個企業獲得優先展示企業短片的機會呢?
京津冀三地企業“成長的煩惱”各不相同 三地研究員合力破局
新能源電池因其高安全、高能量密度和長循環壽命的優勢,引起產業界、學術界、科技界的持續關注,競爭也日漸白熱化。在河北奧冠電源的研發團隊做電池循環壽命實驗時,卻無法突破電池導電性差的瓶頸。創始人孟祥輝和團隊來到北京化工大學尋求幫助,這次他能否找到失敗原因?又能否成功尋得解決方案呢?
北京華信泰面臨著上游供應商來料不合格率接近50%的難題,天津飛旋科技則面臨著如何讓產品快速打開市場的挑戰,針對三家企業的實際情況,三地研究員又能給出怎樣切實可行的破局之道呢?
京津冀三地企業跨界對話 “各自為戰”現場變為“無敵組合拳”
芯片原子鐘、磁懸浮軸承、新能源電池,三個看似領域不同的企業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內在關聯?又是如何形成上下游產業協同的合作關系的?當三個領域完全不同的創始人在現場首次跨界、跨領域對話時,三位企業創始人又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第二個十年的時間節點上,京津冀三地研究員也在現場揭曉了未來的發力方向,未來十年,京津冀協同發展又將以怎樣的方式書寫新篇章呢?
京津冀三地研究員共同用金融活水、創新活水、政策活水、人才活水澆灌了錄制現場象征京津冀專精特新企業的花朵,伴隨著花朵綻放,本季節目也迎來了圓滿收官。
在本季節目中,節目組共走訪了近百家北京、天津、河北、長沙的專精特新企業,見證了15家企業成長進階的關鍵時刻,累積為3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搭建起合作的橋梁,為專精特新企業強鏈、固鏈、補鏈注入首善媒體的力量,聯動兩院院士、相關委辦局、首都高校、投資機構、頭部企業、科研院所等近百位研究員共同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揚帆遠航。
敬請期待《專精特新研究院》第五季!
(本文來源:北青網。本網轉發此文章,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信息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對文章事實有疑問,請與有關方核實或與本網聯系。文章觀點非本網觀點,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