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晚,長沙音樂廳內燈光璀璨,《萬籟箏鳴 山海桐音》楊雨桐2025全國巡回古箏音樂會——長沙站演出震撼上演,青年古箏演奏家楊雨桐以“藝術+科技”為內核,通過XR虛擬現實技術與傳統民樂的深度融合,用虛實交融的舞臺呈現、傳統與現代交織的藝術表達,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美輪美奐的山海箏音之旅,為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體驗,更以創新實踐詮釋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時代命題。
名家聯袂,曲目多元:傳統與現代的深情對話
楊雨桐老師與嘉賓老師
音樂會分為上下半場,楊雨桐攜手長沙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一級指揮范燾;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大提琴聲部首席、青年大提琴演奏家陳墨;北京民族樂團青年笛簫演奏家羅萌;青年作曲家、鋼琴家張詩樂以及長沙交響樂團演繹了七首風格迥異的作品。各位嘉賓的精彩表現與樂團的完美配合交相輝映,共同呈現了這場精妙絕倫的音樂盛典。
演出上半場以《繁星散落的夜晚》開篇,箏音如星河傾瀉,勾勒出靜謐的東方幻境,楊雨桐突破傳統演奏形式,創新性地將古箏與 AI 虛擬樂器跨界融合,為民樂演出形式提供了新思路。
而在《平湖秋月》中,楊雨桐首次嘗試在這首作品中融入南簫作為伴奏,既保留了原曲的韻律,又為作品增添了澄澈、詩意的韻味。
《臥虎藏龍》中,大提琴家陳墨與鋼琴家張詩樂以弦為劍,與古箏共譜武俠江湖的蕩氣回腸。
上半場末,楊雨桐演奏了恩師李萌教授創作的《長歌行》,以箏音致敬師承之禮,引發觀眾共鳴。
如果說上半場通過經典的作品帶領觀眾進入詩意幻境,那么下半場則以交響樂協奏展開山河萬象的盛大交響。作曲家趙澤明與李欣哲分別為楊雨桐量身打造的協奏曲《一花一世界》《山水無響》首演成為焦點。《一花一世界》營造出馥郁芬芳的“花之王國”;《山水無響》借神話意象勾勒蓬萊仙境,交響樂與古箏的對話詮釋了“無聲勝有聲”的東方哲思。最后,為獻禮黨的百年華誕而作的壓軸曲目《陽光大地》以古箏與交響樂的壯闊和鳴,奏響新時代的熾熱贊歌,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
XR虛擬科技打造“無邊界”視聽空間
本場音樂會特邀知名虛擬視覺導演董云鵬與知名虛擬制作團隊秀加科技Showplus進行XR設計及制作,顛覆了傳統舞臺的物理邊界。通過實時渲染技術,舞臺巨型屏幕與攝像機追蹤系統協同運作,實現了360度全景虛擬場景的動態呈現,達到“人在畫中游”的沉浸效果。在《平湖秋月》中,當楊雨桐指尖撥動琴弦,靜謐的江南月夜隨箏聲流轉,湖面荷花、松竹山石映入眼簾,虛實相映間構建出“新中式”美學意境;《繁星散落的夜晚》則以浩瀚宇宙為幕布,星云環繞,觀眾仿佛置身于動態畫卷之中…… XR制作團隊在與楊雨桐老師深度溝通后,通過對每首曲目的文化內涵進行解構與再創作,給觀眾身臨其境的體驗,最終實現了藝術與科技、傳統與未來在音樂會主題下的有機統一。
觀眾反響:一場“穿越山海的詩意旅程”
當楊雨桐老師最后一個音符落下,長沙音樂廳內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如潮水般的喝彩聲持續數分鐘,觀眾紛紛起身,用吶喊與掌聲訴說著意猶未盡的震撼。國家級演奏家們的配合天衣無縫,這場由頂級藝術家與樂團共同締造的音樂盛宴既有深厚底蘊托底,又有青年藝術家的創新銳氣,最終實現了 “傳統韻味不減、現代審美倍增”的完美呈現。
“這不是簡單的古箏音樂會,而是一場穿越山海的詩意旅程!”“科技讓民樂煥發新生,這才是文化自信的生動表達!”現場觀眾感嘆。這場音樂會的匠心獨運,讓箏音雅韻煥發時代氣息。正如楊雨桐所言:“科技正在讓傳統文化變得觸手可及,我們嘗試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架一座橋,讓古箏藝術既有根脈傳承,也有未來對話。”
幕后匠心:頂尖團隊共鑄視聽盛會
本次演出由北京虹墨匯琴文化有限公司承辦,在演出的輝煌背后,是這支頂尖團隊夜以繼日的付出與精益求精的雕琢,他們的努力共同匯聚成這場音樂盛宴走向成功的磅礴力量。
演出自籌備期便以 “國家級規格” 雕琢每個細節 —— 主題構想的反復推敲、XR 數字資產的精細建模、楊雨桐老師與嘉賓老師及長沙交響樂團的多次合練、服裝與場地的落地執行、演出時的多設備聯動配合…… 每一個環節都力求營造出與音樂相得益彰的藝術氛圍。在演出時,導演及演出制作團隊時刻堅守崗位,通過精準的技術操作,保障音響、燈光、直播等設備無縫銜接,為觀眾呈現一場視聽俱佳的音樂盛宴。
創新突圍:為民樂發展注入活力
《萬籟箏鳴 山海桐音》楊雨桐2025全國巡回古箏音樂會——長沙站演出意義非凡,作為全國巡演的開篇之作,不僅為后續征程奏響激昂序章,更以科技與古箏藝術的創新融合,為民樂的現代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系,重點做好 “兩創”工作,這場音樂會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踐行,前沿技術的運用并非對傳統的替代,而是以當代視角激活文化基因,讓千年箏韻在數字時代綻放新光彩。
弦音漸遠,山海長存。夜幕降臨時,岳麓山下的燈光漸次熄滅,而《萬籟箏鳴 山海桐音》的弦上風華,已在觀眾心中激蕩起綿長回響——它是民樂當代化的生動詮釋,更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開拓了新路徑。在新時代文藝征程上,期待更多創作者以文化自信為底色,扎根生活土壤、善用技術手段,讓傳統藝術在守正創新中持續滋養人民精神世界,為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注入更多鮮活力量。
在這場精彩絕倫的音樂會背后,眾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不可或缺。在此,誠摯感謝主辦方湖南省演藝集團、指導單位湖南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文化中國》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貢獻的卓越力量。特別鳴謝中廣天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長沙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古箏獨家提供——炫光、炫中古箏、北京虹墨匯琴文化有限公司、長沙音樂廳、長沙交響樂團,各方的協同合作,共同促成了這場音樂盛會的圓滿成功,共同見證了傳統民樂在創新之路上的閃耀時刻。
領導深切慰問楊老師及演出制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