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3日,賈玲執導的第二部電影《熱辣滾燙》票房破31億元,不僅領跑春節檔,且是2024年開年票房冠軍。此前,賈玲執導的首部電影作品《你好,李煥英》狂攬54億元票房,名列中國影史票房榜第3名,助她成為中國影史票房最高的女導演。目前《熱辣滾燙》票房仍在飆升,賈玲有望躋身百億導演行列。繼續打造“玲宇宙”還是轉向類型片,“出道即巔峰”的賈玲下一站將開往何方?
不止變瘦了,更變強了
從集體共情的“熱淚盈眶”到拳擊場面的“熱辣滾燙”,對觀眾而言貌似不過轉瞬之間,對集編劇、導演、大女主于一身的賈玲來說,則是多年痛并快樂的隱身轉型和忘情創作,市場也對她穩定的影像輸出能力給予隆重回報。
賈玲入行演藝圈最初的身份是相聲演員。2010年,她第一次登上春晚,和搭檔白凱南表演了一段原創相聲《大話捧逗》。這個節目被安排在新年鐘聲敲響后5分鐘,兩人的表演被淹沒在響徹云霄的鞭炮聲中,好在靠著春晚重播的力量,人們知道了有個女相聲演員,師從馮鞏,叫賈玲。
此后,賈玲的身份不斷打破重構。2015年她登上《歡樂喜劇人》的舞臺,為了把觀眾逗笑絞盡腦汁,最終以不凡的實力和敢拼的闖勁打開綜藝的大門,讓觀眾認識了這位隨時隨地能把人逗笑的喜劇演員。
原本以為賈玲會將“喜劇人”這個身份繼續發揚光大時,她卻又給觀眾帶來了驚喜。2021年,她自導自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正式上映之后,在短短57天內便斬獲了54億元的票房,成為當年春節檔電影中名副其實的一匹黑馬,也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有人將《你好,李煥英》的成功歸結為偶然,今年,賈玲又用《熱辣滾燙》將奇跡之光延續。熱度之下,撇開話題點,聚焦電影故事本身時,會發現一個真實的、令普通觀眾共情的賈玲正緩緩走出大銀幕。她選了一條少有人走的路,討好過,努力過,失敗又站起,只想為自己贏一次。賈玲直言,“瘦不是我最終的目的,我想讓觀眾看到一個人積極的樣子、開始愛自己的樣子。片中的樂瑩不是變瘦了,她只是變強了!”
獨有的女性視角
通過賈玲的電影,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女性導演獨有的視角。
在《你好,李煥英》里,母親并不是一個單薄的角色。李煥英不僅是一個對女兒充滿愛意的媽媽,同時她還是她自己,有著自己的小理想、小追求,保留了可愛天真的一面。
到了《熱辣滾燙》,賈玲用真誠平等的視角,將成長中細密的傷疤和疼痛輕盈揭開,又將輸贏結局的唯成敗論放下,再次塑造了諸多立體的女性角色。杜樂瑩的妹妹杜樂丹,區別于“一味忍讓付出”的妹妹形象,她看不上自己的姐姐,但又不得不為了孩子上學從姐姐那兒要回老房子。她是極其自信的,哪怕被姐姐吐槽婚內出軌,她也堅稱這是自己有魅力。當看到姐姐樂瑩站在拳擊臺上被動挨打卻不屈不撓時,樂丹眼神犀利,嘴唇微張,在保持冷漠不解的同時,又罕見地流露出了些許痛苦和心疼的神色,姐妹之間復雜的矛盾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感受到了樂丹難言的掙扎。《熱辣滾燙》里的女性角色不能用單純的“好”或“壞”去形容,相比部分影視作品中的女性角色,這些角色是復雜的,是有層次的,女性的立體被更多人看到,被更多人認可。
細膩真摯的情感表達
賈玲導演的電影作品之所以能夠迅速走紅并收獲不菲的票房收入,不僅僅歸功于前期的宣傳營銷以及電影內容的創新獨特,還在于對情感的細膩捕捉和真摯表達,有效提高了故事的感染力,最終實現了以情化人的效果。
《你好,李煥英》中,賈玲用溫情的藝術手法顯現了細膩、無私的母愛,感動了無數人的心。賈玲飾演的賈曉玲帶著“做你一回女兒,連你高興的事情都沒有做過”的遺憾穿越到1981年,去彌補未盡之孝,讓李煥英高興一回。所過之處,影像由黑白變回彩色,一個逝去的時代失而復得。賈曉玲以表妹身份與年輕的李煥英相處,開始幫她改變命運:第一個買電視、組織參加女排比賽,與廠長兒子沈光林相親,笑點不斷,一種輕松的懷舊之感讓觀眾得以從現實中抽離。然而李煥英已經與賈文田結婚,賈曉玲的一切努力皆告失敗,影片在情緒上陷入低谷。
就在賈曉玲想結束這一切時,她有一個重大發現,原來母親也是穿越回來的。頓悟真相的賈曉玲一路淚奔,影片以系列閃回補敘母親配合自己完成“未盡之孝”的種種細節。賈曉玲摔倒,影片突然給了主人公全知視角。一系列母親陪女兒成長的細節,以蒙太奇疊化剪接。母女二人終于見面,相擁而泣。
與印象里世故的母親相反,這個母親對孩子最大的期許卻是健康快樂就好。奔跑哭泣的賈曉玲所宣泄的情緒,喚起了觀眾對于母愛的情感共鳴。這一刻,觀眾與主人公一起,確認了來自母親的原諒。遺憾在宣泄中被療愈,觀眾實現了與自我的和解。
如果說,《你好,李煥英》是寫給媽媽的書信,那么《熱辣滾燙》無疑是平凡人追求自我的深刻剖白。“愛自己”三個字是《熱辣滾燙》的題眼,正如賈玲所說:“瘦不是我最終的目的,我是想讓觀眾看到一個人很積極的樣子,她開始愛自己的樣子。”
《熱辣滾燙》中的樂瑩很內斂,深愛著這個世界,卻不知道該怎么開口。對話場景中,樂瑩的回復總是言不由衷、含混著怯懦,交談時被粗暴打斷、鏡頭中被隨意篡改。面對惡意剪輯的人生,她偶有出離憤怒的表達,臟話俚語基本停留在對口型狀態。樂瑩被周圍人集體嫌棄,缺乏存在價值感,“宅”是她最后的防御掩體。為了維持一段關系,總是以他人為先,而一味忽略自身的真實感受,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就連被問到為什么喜歡拳擊,樂瑩的回答也是:“兩個人打成那樣,最后還能抱在一起,我以為想要得到擁抱,只有對人好才行呢。”樂瑩經歷挫敗后,最終如愿站上拳臺,代表所在拳館參加了女子56公斤級的比賽。結局雖慘不忍睹,但樂瑩一直堅持到了比賽的最后一秒,亦是一種勝利。
拍攝時,賈玲在拳擊臺上的對手是全國女子拳擊冠軍,但為了鏡頭的真實性,她堅持讓對方真打。“那場拳賽一定要是一場真實的擊打,一定要讓觀眾覺得這個女孩在拼盡全力愛自己,她在拼盡全力為自己而戰,她在拼盡全力去證明自己。”而這,何嘗不是賈玲的拼盡全力。
“下一個”值得期待
賈玲的出現,打破了一些常規。她不是科班出身,最開始是從“說相聲”做起的;她沒有那么多所謂的“技術”,殺手锏只有真誠,不管是李煥英還是杜樂瑩,她都掏出了一顆真心;她沒有名導名演加持,“白手起家”將“賈玲”打造成金字招牌。
處在消費社會的電影比任何一個時代都強化了它的商品屬性。賈玲作為跨界導演,自導自演的兩部作品《你好,李煥英》《熱辣滾燙》票房和口碑都獲得了極高的認可度,這種“出道即巔峰”的創作狀態也被不少人看作“新手期保護”。也有觀眾認為,跨界導演強烈的個人意識決定了電影的影像是用“小我”之眼看世界,但最終呈現的應該是能夠被觀眾接受和理解的“大我”的世界,賈玲的創作局限于自傳式敘事,帶著強烈的個人色彩,后續可能面臨著題材枯竭的困境和再度轉型的陣痛。
跨界導演從不同領域進入電影行業,對電影業的認知,以及故事講述和導演手法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一些導演強調電影的文藝性、個人性,一些導演注重電影的通俗化、大眾性。不少跨界導演不滿足于就題論題,嘗試在故事講述中體現自己的哲學思考、世界觀和價值觀等,如陳建斌導演的《一個勺子》、徐昂導演的《十二公民》、張嘉佳導演的《擺渡人》、黃渤導演的《一出好戲》等,但這種乍現式的靈感難以為繼,無法支撐導演長期創作,票房更缺乏保障,因而不少跨界導演在完成處女作后便偃旗息鼓。
綜觀近十年跨界導演票房和口碑“雙響”的作品,大多以類型化電影為主,一部分導演已經完成了跨界之“跨”的探索階段,開始向職業導演過渡,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品牌,如吳京的《戰狼》系列、徐崢的“囧”系列、陳思誠的“唐探”系列、郭帆的“流浪地球”系列電影等,都兼顧了個人表達和商業平衡。
繼續“玲宇宙”還是轉向類型片,賈玲的下一站往哪開?從她的后續作品中或許能略窺一二。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賈玲的新片目前已在國家電影局備案,片名《轉念花開》(別名《光明之戰》),講述“反傳銷”的故事,主演仍然是賈玲鐘情的張小斐,王驍也將出演。賈玲在襄陽《熱辣滾燙》路演現場透露,新片“馬上開機了”“已經拍了一部分了,還剩一部分”。未來,賈玲將會如何繼續書寫她的創作故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