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條》引發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公職人員如果對照影片里的檢察官行為進行自我檢查剖析,然后有則改之、無則加冕,那么電影的教化意義和時代特征將更加凸顯。
韓明等檢察官并非“高大全”式人物。韓明看上去本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生活中求人辦事,工作中夾著尾巴做人,但他所經歷的三個如何判定防衛正當的故事,卻讓他逐漸成為一名堅定的法律捍衛者。面對上級領導多次關于案件定性的催促和“暗示”,面對村霸的鬧訪和威脅,面對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同時也面對圈內的“循例”行規,他和同事完全可以給正當防衛者扣上一頂“犯罪”的帽子進而向法院提起公訴。但是,他們卻頂住了這些洪水巨浪的壓力,因為“所有正確的事情都有代價,但不能因為有代價就不去做”!
影片中有一句話感人至深:“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這告訴我們,公職人員必須要有一顆“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公心,無論何時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都要把“全面依法治國”的理念裝在腦里、放在心上,否則就會導致天平失衡、正義受損。公職人員就如同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船,如果頂不住風浪的裹挾,就會時刻有觸礁的風險。
有時候,僅有正義感和同情心是不夠的,公職人員還應該打破固化的思維,增強創新意識。《第二十條》的創作靈感源于2018年的“昆山反殺案”,正是這個案子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刑法“第二十條”,從此推動司法界對正當防衛作出更加準確的認定,讓那些正當防衛者不再流血又流淚。社會進步無止境,法律完善也無止境,公職人員不能按部就班、循規蹈矩,而是要勤于調查研究和認真思考,銳意改革創新,善于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和破解矛盾。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