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馮小剛最精彩的作品《大腕》中,他曾酣暢淋漓地諷刺了商業社會中無孔不入的植入廣告,但是到了他后期的作品《非誠》系列和《私人訂制》中,他成了他所諷刺的那種人:
植入廣告多到令人發指,甚至在他自己寄予厚望的嚴肅作品《唐山大地震》中,都充滿了不合時宜的廣告。
在他的人生信條中,規則可以隨時更改,一切只是為了上位。曾被廣大影迷視為反體制英雄的馮小剛,造反只是一種姿態,一種手段,最后,都是為了被招安。
走到了今天的馮小剛,反而更讓我們懷念當初拍《甲方乙方》、《有話好好說》時期的那個草根導演,那時候的馮小剛,有真情、有夢想、有情懷、有熱血;那時候的馮小剛,才更能代表無數個正在掙扎、奮斗的底層人物——就是他后來極力鄙視的屌絲。
雖然他從來也不愿意承認,那時候,他就是個屌絲。每一個上了位的屌絲,都想塑造一個勵志的雞湯故事,但實際上,這雞湯里,還有一堆雞零狗碎和一地雞毛。
世界是怎樣被走野路子的男人搶走的?
在馮小剛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他提到,他的父母在他很小時就離婚了,他和姐姐跟著媽媽過,他媽媽是印刷廠的保健醫生,但身體不是很好,一個人拉扯著兩個孩子,生活的艱辛可想而知。馮小剛一直到現在,都宣稱自己最愛吃開水泡飯就剩菜,是小時候太貧寒落下的重口味。
但馮小剛堅信自己會成功,因為他媽媽告訴他:“孩子,你會順順利利的,所有的苦難都讓媽替你嘗盡了,你有出息,我的罪就沒有白受。”
這邏輯并沒有問題。會把媽媽的這句“有出息”記上幾十年的男人,必然會想盡辦法出人頭地。甚至一直到馮小剛已經功成名就時,他有一次談到自己為什么喜歡高爾夫時,是這么說的:
開車路過一片綠草如茵的漂亮場地,你就會告訴自己要努力、成功,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才有可能進入球場里打球,這是對很多年輕人的鞭策。
——“有出息”、“成功”,是馮小剛的人生目標,這和大部分屌絲青年并沒有什么不同。
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馮小剛高中畢業后進入北京軍區文工團擔任舞美設計,后精簡整編,馮小剛遭遇淘汰被迫提前退伍轉業。
退伍后馮小剛到北京城建開發總公司做工會文體干事,由于沒有大學文憑險些被弄去看庫房。之后他結識了人生中第一個貴人:
鄭曉龍——就是大名鼎鼎的《甄嬛傳》的導演和總制片人,不過,他最劃時代的代表作應該是早期的電視劇《渴望》、《北京人在紐約》。
鄭曉龍出生于總后大院,是馮小剛羨慕的大院子弟。當時,鄭曉龍在北京電視劇藝術中心主抓生產,當時誰想進中心,都要通過他,馮小剛對他非常恭敬,整天跟在他后面跑,最后,總算調到了電視劇中心當美工。
說是美工,其實就是打雜的,平時的主要工作是場記、劇務,有時候給美工打打下手,如果需要群眾演員時,他也可以上陣。
那時候有一部電視劇叫《凱旋在子夜》,里面有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反派,一上場就被擊斃的越南軍官。劇組里的人跟馮小剛開玩笑說,看您長得特像越南壞人,瘦小干癟、獐頭鼠目,外加一排大門牙,你不演這個太可惜了。——于是馮小剛義不容辭地上陣了。
馮小剛明知大家伙的這個起哄有點刻薄,但是他不介意,只要有機會,他都愿意往上爬,哪怕這個機會多微小、多不堪。
這一點,和他早期電影里的小人物一樣,在逆境中抓住每一個機會掙扎,笑著面對每一個為難和嘲諷,就是為了有權勢者賜予的一點空間,更好地活下去。
和同時代的其他導演比起來,張藝謀雖然大器晚成但是科班出身,陳凱歌則生于電影世家,姜文演而優則導,只有一點美術底子又沒受過專業學習的馮小剛,可以說是野路子出生。
但是馮小剛比這幾個人都有韌性及成功的欲望。其他三個人,在本質上,都是清高和驕傲的,是有所堅持有所不為的;但馮小剛早期,考慮的只是如何在這個圈子里活下去,他沒資格清高。
和馮褲子有關的種種
1985年的某天,鄭曉龍在片場空隙時,翻到一本雜志,正好看到里面刊登了王朔的小說《浮出海面》,就看了起來,他邊看邊笑,馮小剛在他旁邊,也跟著邊看邊笑。
馮小剛問,這人你認識嗎?
鄭曉龍說:認識啊,是我很好的朋友。
王朔和鄭曉龍出生在一個大院里,雖然比鄭曉龍小幾歲,但兩人玩得挺好的。
馮小剛央求鄭曉龍,一定要帶他認識王朔。
后來,就由馮小剛做東,請鄭曉龍和王朔一塊兒在燕京飯店吃了頓飯。
從那以后,還在美工試用期的馮小剛,就改跟在王朔后頭了。
王朔是馮小剛生命中的第二個貴人,也是他最重要的人。王朔親眼目睹了馮小剛是如何從馮褲子走向馮大導的。
王朔一開始就不喜歡馮小剛,但是馮小剛很厲害,他天天王老師長王老師短的,顯得自己特弱。
王朔雖然痞,但是有個原則,不欺負弱者。于是也拉不下臉來趕馮小剛走,漸漸地,就混在一起了。甚至還帶他進了自己的朋友圈。
馮小剛特會做人,見著這個圈子里的誰都老師長老師短的,因為他知道,這個圈里,都是有點頭臉的,跟這幫人套近乎,總不會錯。
事實證明,他的確是個聰明的機會主義者。
在策劃《編輯部的故事》的時候,馮小剛靠著王朔進了編輯組,該劇一共25集,馮小剛大概寫了7、8集,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王朔寫的,其他人寫的都被斃了,是王朔幫著改稿,署上哥幾個的名字。而馮小剛自己寫的呢,也都是在模仿王朔的語言風格。
到了拍攝《北京人在紐約》時,本來也沒馮小剛的份兒,但是看在王朔的情分上,讓他參與了導演。
包括馮小剛后期經常合作的劉震云,也是王朔一開始推薦給他的。
馮小剛還通過王朔認識了葉京,拍《甲方乙方》時,通過葉京無償調到了一個營的坦克。
馮小剛那段時間是真愛王朔,他能把王朔的小說一個字兒都不差地背下來;而且,除了精神上的指路明燈外,他也的確從王朔身邊得到了這么多實際的好處。他常常不由自主地就吹捧起王朔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經常把王朔夸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的。
但是很快,馮小剛發現風聲不對了。他和王朔共同成立的公司,連拍了3部影視劇,都被斃了。因為王朔遭到了全國性的行政打壓,王朔只好出走美國去避風頭、散散心。走之前他給馮小剛留下一句話:咱們分開吧,他們是沖著我來的。你有機會活,不要一起死。
馮小剛也如同聽到這句話后,二話不說,就去執行、去自己活了。
《甲方乙方》上映時,原著王朔的名字被去掉了。這是根據王朔的小說《你不是一個俗人》改編的,電影順利上映,票房相當爆炸。馮小剛一激動,托自己的制片主任給王朔送去了5萬塊錢,權當版權費、精神賠償費之類的吧。
王朔當場把5萬塊錢給扔了出來。
從此以后,兩人徹底鬧掰。王朔早就知道馮小剛是個功利的人,但是不可否認,他被馮小剛的贊美沖昏了判斷力。馮小剛說“王朔對他的盛贊充滿了警惕”,但實際上,王朔還是高估了馮小剛,這個人,不僅從他這里撈到了不少,在他最苦悶的時候,又一腳把他踢開了。
但是沒過幾年,馮小剛發現自己又得去找王朔了。
當時,他正籌拍《一聲嘆息》,是根據王朔小說《過著狼狽不堪的生活》改編的,如果沒有王朔的認可,就沒法進行。
王朔不接馮小剛的電話,馮小剛托遍了所有和王朔關系不錯的人,都不管用。馮小剛急的褲子都要掉了,最后哭著找到了王朔的鐵哥們葉京。
在葉京的勸說下,王朔終于同意與馮小剛見面。一聽這個消息,馮小剛開車過來,激動得都迷路了。
馮小剛跟王朔簽完《一聲嘆息》合同,結果第二天他就找葉京哭訴了!
原來,《一聲嘆息》是他第一次跟王中軍、王中磊合作,他既想巴結王中軍、王中磊,又想討好王朔。而王朔最看不慣的,就是馮小剛這種慫樣。結果飯局上,王朔就給他來了一下。
馮小剛哭著說:朔爺為什么那么不給我面子啊?人那么大老板掏錢買朔爺的劇本眼睛都不眨啊。王老板很大度,人家把給你的稅錢都背了。結果王朔不冷不熱回了一句:哎,人那么大老板也不缺這幾萬塊錢。當時搞得馮小剛很下不來臺。
雖然相識多年,但在王中磊和王中軍眼中,馮小剛估計也只是個賺錢機器吧?
在馮小剛心中,《一聲嘆息》是他最看重的片子。因為這部電影不僅有他自己生活的縮影,也是他真正的轉型之作。在這之前,大家覺得馮小剛只會拍搞笑片,但《一聲嘆息》不一樣,是帶有人文關懷的劇情片。
實際上,電影出來后,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很不錯。還得了埃及一個電影節的獎項。有記者問過王朔的意見,王朔說:“在我的印象中,埃及電影節就相當于中國一個鄉鎮企業獎。”
為了這句話,馮小剛又哭了。
為了王朔,馮小剛把這輩子的眼淚都哭光了。他那么在乎王朔,但又想超越王朔。有一次,馮小剛甚至憋不住問葉京:“如果我和王朔出去,哪個更受老百姓歡迎?”
葉京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十年后, 他創作、導演了電視劇《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中的馮褲子被認為是以馮小剛為原型:長相丑陋、性格猥瑣、欺軟怕硬,又愛哭、愛占小便宜,最后做了導演。
這部電視劇里的其他人物,據說是以王中磊、王中軍、海巖等那幫朋友為原型的,但葉京都不承認。唯有馮褲子,葉京很肯定地說:就是以馮小剛為原型的。
葉京為什么也那么討厭馮小剛?首先當然是因為王朔,葉京和王朔是鐵哥們,他因為王朔和馮小剛走到了一起,現在王朔討厭馮小剛,他當然同進退;其次,馮小剛也坑過葉京。
在葉京籌拍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時,馮小剛說能幫他拉到投資。結果馮小剛跟投資人開黑價,把《夢》劇本投資談崩了,然后連聲招呼都不打,就沒信兒了。
不僅如此,葉京還找了一個巨像馮小剛的演員來演馮褲子。
這位叫佟磊的演員,據說是葉京在一個綜藝節目上看中的,他一看到,就驚呼:太像了!真是上天眷顧我!
不怕馮小剛生氣嗎?葉京的回答是:有什么好氣的,按王朔的說法,干嘛不直接就叫馮小剛?
直接就叫馮小剛,或許能讓馮小剛更下不來臺;但不得不說,叫馮褲子,或許更能讓馮小剛感到恥辱。
有人說,是葉京、王朔之流的嫉妒馮小剛的成功。是的,馮小剛終于成功了,終于成了他母親眼中“有出息”的人了。
但成功不代表一切,成功只能說明,他的確為了成功付出了很多,也舍棄了很多;他為成功努力過,也妥協過。而這種舍棄和妥協,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做的選擇。
“成功嫉妒論”的人,本質上和馮小剛是類似的,覺得“成王敗寇”,認為只有成功了,只要成功了,就會人人稱羨。但馮小剛近些年所經歷的風波,恰恰說明了并非如此,他那時候舍棄的和妥協的東西,正是我們真正尊重的東西。
讓馮小剛最激動的,應該是這幾年,他和王朔又恢復了合作吧!
欺下必定媚上,馮小剛兩樣都很擅長
馮小剛丟掉了什么?馮小剛又妥協了什么?
從他那時候疏遠王朔開始,我們就知道,這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在《我把青春獻給你》中,馮小剛寫過這樣一個故事:為了給片子爭取過審的機會,他請高級干部吃飯,席間不斷地拍馬屁:“您是誰啊,您是站天安門城樓上,看看北京城這邊說這邊燈太多有點晃眼,這邊的燈就都要立刻給滅了。”
肉麻嗎?諂媚嗎?
可人家是為了讓片子過審,為了熱愛的事業喪失尊嚴,這是馮小剛向讀者展示他的悲情形象。
前幾年《我不是潘金蓮》上映時,他又不斷強調電影的尺度是多么大,差點過不了審查。于是在和李安的電影對談中,又一次感謝領導:我非常要感謝電影局和張宏森局長。《1942》《我不是潘金蓮》這樣的電影能上映,電影局承擔了很大的責任和壓力,感謝為我扛雷,為中國導演扛了這些雷,這就是一份擔當。
但實際上,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我不是潘金蓮》實際上是規避了雷區,隔靴撓癢式的諂媚。
馮小剛肯定不喜歡這種批評,覺得這么說的人是在害他。
當年《一九四二》上映時,馮小剛就怒斥這種陰謀者:有的人說,你丫不牛逼,你牛逼你拍“一九六二”啊,我覺得這種話說的特別孫子,這種人就是希望你什么事都干不成。
我們不逼著你拍“一九六二”,但是你也別老打著“差點過不了審”這種幌子,來騙取情懷和票房,好嗎?
有人說,電影圈里都知道,馮小剛在影片審查上有金手指。不僅馮小剛有辦法讓自己的作品都過關,別人的電影多次修改還是不過審時,馮小剛指點一二,再過審多半是八九不離十了。
因為馮導很知道“上頭”要什么。
《我不是潘金蓮》中,李雪蓮為了討個說法,四處上訪,但是整部電影里,說的都是李雪蓮去“告狀”,而不是“上訪”。——因為“上訪”是個敏感詞,審查時不容易過。而馮小剛早在“上頭”提出修改時,就知道怎么規避了,不得不說,馮褲子還是挺雞賊的。
2014年中央文藝座談會時,馮小剛也被邀請了。
混到了主流藝術家位置的馮小剛,應該很慶幸自己當時及時下了王朔這條船吧。
但是王朔這個老朋友,還是挺了解馮小剛的。王朔在參加《鏘鏘三人行》時,說了一句話:欺下必定媚上。
馮小剛自從成名后,就很會欺下。
《唐山大地震》上映時,孫海英稱拿著馮小剛送的票都沒去看,徹底惹毛了馮小剛。連發三條微博,指孫海英被激情燒壞了腦子。
《一九四二》票房慘敗,他撕觀眾,說觀眾根本不懂什么叫好電影;
《私人訂制》口碑仆街,他撕影評人,稱跟影評人勢不兩立;
《老炮兒》上映時,他撕排片不夠多,撕同期上映的《惡棍天使》,撕和他同臺接受采訪的鄧超只會說些無聊的私生活;
當然,他還撕看盜版的群眾“畜生不如”,撕記者挑撥離間,撕網友“胎里帶著壞”……當然,還撕過“屌絲”。
有人說,為什么馮小剛那么恨“屌絲”這個詞,因為他自己就曾經是屌絲,他看到這個詞就想到自己。
嗯,其實屌絲聽著比馮褲子還好聽點。
鐵剛剛和徐老師的幸福生活
葉京說起馮褲子的段子,真是子子孫孫無窮匱。
他說馮褲子沒文化,經常白字連篇,有一次,他跟馮褲子在車上,馮褲子看到一本雜志把徐帆作了封面,打長途給她念,說:“帆子,這里面說你青春青麗。”
看懂了嗎?馮大導把“青春靚麗”念成了“青春青麗”。
有人后來拿這些段子問徐帆,徐帆很淡定地說:如果馮小剛這么不堪,我會嫁給他嗎?
呵呵,我覺得徐帆還是會嫁。
雖然他倆宣布結婚時,大家都想不通,挺漂亮一姑娘,怎么就嫁了一個“越南強奸犯”?
但是他倆能結婚時,徐帆都跟他好了6年了,而且還是從另一個女人手上搶過來的。
馮小剛最愛的電影《一聲嘆息》中有一個情節:劉蓓飾演的小三來到張國立家里,見到徐帆飾演的原配,原配讓女兒為客人倒杯水,女兒悄悄往水杯里加了一把鹽。
這是徐帆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當年徐帆到馮小剛家里時,也喝了一杯他女兒倒的鹽水。
就這樣,大美女徐帆還鍥而不舍地等了6年,等到都快絕望了,前妻和女兒才不想再和她斗了,把馮小剛讓給了她。
在馮小剛之前,徐帆的戀人是王志文。
當時徐帆在中央戲劇學院讀書,而王志文在中戲當老師。兩人在校園相識后,就開始戀愛。
在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電視報》上曾刊登了一篇對王志文的專訪,文章寫道:記者到王志文的宿舍采訪他,他的女友正在陽臺上點爐子做飯。
其實文章中提到的王志文當年的女友,就是徐帆。而所謂王志文的宿舍,是兩人在校外租的一間平房。
但是這段同居生活的結局并不美好。
馮小剛的前岳母曾說:當時王志文要分手,徐帆又哭又鬧,不想分手,被王志文連人帶行李,一把推出了房門。
而這一切,是當時還在婚姻中的馮小剛跟岳母說的。
當時馮小剛已經認識徐帆了,對徐帆一見鐘情,但徐帆深愛著王志文,一直等兩人分手后,馮小剛才乘虛而入——做這一切的時候,馮小剛有妻子有女兒。
馮小剛的妻子張某是個護士,她知道丈夫的婚外情之后,既不阻止丈夫和情人的來往,也不答應離婚。總之,勾搭成奸可以,名正言順休想!
馮小剛和女兒
那幾年,徐帆成了第三者,既舍不得離開馮小剛,又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被扶正,一直到1999年,馮小剛的原配才答應離婚。
這6年的地下情人的身份,對任何女人來說,都是一種煎熬吧!徐帆熬過來了,但這勝利果實來得太不容易,導致后來,為了保住這勝利果實,她什么都可以舍棄。
因為馮小剛有白癜風,所以她選擇了領養小孩;
因為馮小剛有大男子主義,所以她非常給他面子,稱馮小剛為“我們家人”,認為自己跟馮小剛是“嫁狗隨狗”,覺得在演員徐帆和馮小剛太太兩種身份中,毫無疑問是馮小剛太太更重要;
她把馮小剛當做是自己的命,感覺離了他就活不了,在參加《花樣姐姐》時,給馮小剛打電話打不通就會急得直哭,她說:我就像是一個棄嬰似的,他領養了我的心靈;
但,馮小剛估計是領養了不少棄嬰吧。
很多人叫馮小剛為婚外情專家,因為他的幾乎每一部作品,都有婚外戀。其實是因為他本人對婚外戀特別有心得吧!
2009年,馮小剛“夜宿門”事件曝光,沈星和馮小剛的婚外情浮出水面。
據知情人透露,當時,在沈星的一再催促下,馮小剛與徐帆已經分居,正在考慮處理離婚事宜,沈星“扶正”的日子似乎為期不遠了,但媒體的報道頓時把馮小剛和沈星推到了極為尷尬的境地。
如果馮小剛承認與徐帆感情破裂,等于承認自己的婚外情;而沈星如果承認自己與馮小剛的戀情,也無異于承認自己是“小三”。
在馮小剛左右為難之際,沈星與徐帆相比“技遜一籌”,沈星逼迫馮小剛速速表態公開關系,而徐帆卻采取懷柔之策,為老公極力打“掩護”。
馮小剛經過一番掙扎,決定與沈星分手,重回徐帆懷抱。
徐帆對于這次失而復得簡直喜笑顏開,她上《金星秀》時,是這么解釋如何看待男人出軌的。
金星:聽說撲馮小剛的外面的女人可多了?
徐帆笑靨如花地回:一浪接一浪,我們家反正是男的,你讓他占便宜就占唄!
這不是她第一次發表這種“反正我們家占便宜”這種理論,早在好幾年前,她就形成了這沾沾自喜的邏輯:“你得這么想,你擔心也沒有用啊!他不怎么著,人家生往上闖,那你說這怎么辦;人家跟勇闖奪命島似的拼命,這怎么弄啊……到了后來就覺得,反正我們家這是男的,吃虧的不是我們。有一個算一個,倒在我們家槍底下,我不吃虧。”
嗯,這對夫妻的確是天生一對,就連感情,追求的都是“占便宜”。
所以,徐帆問:如果馮小剛這么不堪,我會嫁給他嗎?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吧。因為從某種程度來說,這兩個人很像。徐帆做小三時,為了能成功上位,能殺到原配家里;做大奶時,為了能保住妻子的位置,以縱容、諂媚的姿態迎合丈夫——而她談起這一切,也是一副成功者和勝利者的姿態。
馮小剛的母親應該很高興:現在,她的兒子和兒媳婦,都很成功,很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