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本文字數:1896,閱讀時長大約3分鐘
導讀:作為文娛工作者,保持初心去提升演技等業務能力,編劇和導演創作出更優質的作品,才是推動文娛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作者 |第一財經 樂琰
這兩天沖上熱搜的文娛事件就是知名編劇于正怒斥藝人王星越工作室人員,未經允許發布了熱播劇《墨雨云間》的男主角戰損視頻片段,引發粉絲認為該劇是BE(悲劇結尾)的熱議。
于正認為故事是HE(圓滿結尾),王星越工作室人員發出這樣的誤導片段是對作品的不尊重,要求立刻刪除視頻片段,并稱要開除相關人員。
在于正發布微博后的兩個小時,王星越工作室緊接著發布致歉聲明,稱“相關內容已進行刪除;針對審核發布相關物料的宣傳人員,目前已經進行嚴肅批評,并按照公司制度進行處理。向所有關注喜愛《墨雨云間》的觀眾朋友們以及關注此次事件的網友們表示誠摯的歉意。”
可能一些觀眾還沒有搞清楚,為什么藝人工作室發一個熱播劇的宣傳視頻能引發這么大的風波?這背后到底是什么樣的利益牽扯?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于正的立場,根據于正自己的描述,現場拍了另一個版本,這個版本在于正看來是不允許播出的,如今卻在他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藝人工作室人員發出來了,這在于正看來是不尊重作品的行為。
那么,了解了于正的想法后,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藝人工作室為何還要冒著風險去發布一個并不被允許播出的片段呢?
重點來了,因為藝人工作室就是要服務好藝人,當然也需要靠藝人賺錢,如今在互聯網時代,數據是非常重要的指標,粉絲至關重要。一部劇火了以后,會有劇粉(喜歡劇情,不一定喜歡演員本身)、CP粉(喜歡劇中情侶人物)、角色粉(喜歡劇中角色,不一定喜歡演員本身)、藝人粉(喜歡演員本身)甚至還有原著粉(喜歡原著作品,未必喜歡影視劇作品)。
有這么多種類的粉絲,對于藝人工作室而言,價值最高的就是藝人粉,尤其是僅僅只喜歡自家藝人的唯粉(唯一喜歡這個藝人)。但是一部劇播出后,如何從這么多種類的粉絲中吸引更多唯粉呢?這里有一個技巧——“提純”,即從上述多種粉絲中,通過各類宣傳、角色濾鏡等手法來“提煉”出純粹喜歡自家藝人的唯粉。
而此次糾紛事件中,根據于正所公布的信息來看,王星越工作室的人員疑似希望通過發布角色戰損這樣的“藝人演出高光時刻”,借助角色濾鏡來“提純”更多唯粉。
公開信息顯示,王星越出生于2002年,作為一名年輕演員,已經有《寧安如夢》《周生如故》等多部熱播劇作品,資源非常不錯,微博粉絲量500萬左右,屬于近期勢頭較猛的年輕演員。
文娛圈競爭激烈,新人輩出,現階段正是王星越需要沖刺的時候,粉絲量等數據對他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錯過或許就要等很久,因此當有一部出圈作品時,“提純”似乎是被工作室認為必須跟上的。于是就有了工作室人員發布“高光片段”的手法,只是工作室沒有想到會引發于正的極度不滿。
再深一層來看,獲得唯粉的目的是增加粉絲量數據,有了更多的粉絲就能增加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互聯網時代,有太多的商業項目甚至是影視作品,很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并非演員的演技,而是數據,比如粉絲量、帶貨數據、轉化率、微博轉發量、評論數據等,也就是所謂的數據能“打”。
而這些數據除了藝人工作室自身的營銷之外,很多時候要靠粉絲的支持。筆者在一位當紅藝人的粉絲群里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站姐”要求粉絲們轉發和評論該藝人的微博,要求每條微博的轉發、點贊和評論達到一定數量,如果藝人做了帶貨,“站姐”甚至還要求粉絲們組團購買。如果粉絲只是看藝人作品而從不購買藝人代言的商品,那么在這類粉絲圈里就待不久,這仿佛是在考核粉絲的KPI。而粉絲之所以心甘情愿,很大程度上就是精神上認可藝人的人設或者是有角色濾鏡。
這些粉絲可以幫演員建立數據基礎、接到更多影視劇角色(劇方要看播出效果)、更多商業代言、參加更多舞臺演出和綜藝節目等,這些都是藝人及自身團隊的收益來源。也是互聯網時代之下,文娛產業的一個怪象——對部分年輕演員,首要條件看數據,而業務能力其次。
不僅如此,粉絲本身也充當了部分藝人的“提款機”,比如給藝人搞生日會、殺青派對、送禮甚至是“補課”,這些都需要收取粉絲費用,而這筆費用交給“站姐”或“大粉”后就是一筆糊涂賬,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正常使用?多少是被“有心人”中飽私囊都很難說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為什么一旦藝人“塌房”,很多粉絲尤其是付出很大心力的“大粉”會立即脫粉(不再喜歡),甚至回踩(反過來對抗藝人),因為這些粉絲在精神和經濟上都付出太多了。
筆者認為,一個當紅演員擁有自己的支持者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為了吸引粉絲來達到更多的經濟利益目的,進行過分的“提純”行為,甚至是極度消費粉絲,那就是十分不應該的。數據誠然有一定的市場傳播作用,但這并不是衡量一個演員的所有指數,作為文娛工作者,保持初心去提升演技等業務能力,編劇和導演創作出更優質的作品,才是推動文娛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微信編輯| 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