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
2024年春節檔第一天,《熱辣滾燙》就以巨大的話題優勢——導演、主演和第一編劇賈玲為了這部電影“一年減肥一百斤”,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而對電影本身的討論似乎居于次位了。事實上,這部作品的成功之處可絕不是主演“一年減肥一百斤”那么簡單,而是用“熱辣滾燙”的真情實感引發觀眾共情與感動的同時,重新定義了“成功”和“贏”的概念。
創作基因遇到中國國情
追根溯源,《熱辣滾燙》的故事并非完全原創,它的創作基因可以上溯到2004年的美國電影《百萬美元寶貝》。該片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導演并主演,獲得第7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共四項大獎。希拉里·斯萬克飾演了一心想要成為拳擊冠軍的女學員,但最后被卑劣的對手偷襲導致癱瘓,黯然離世。
到了2014年日本的《百元之戀》,講述32歲的女“廢柴”一子長期“家里蹲”,導致和妹妹大打出手,離家出走獨自謀生,并在便利店的工作過程中認識了拳擊手狩野。在展開戀情又經歷挫折的同時,一子通過練拳擊和打比賽來重新獲得自信,并最終和狩野攜手而行。該片拿下包括第2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Splash最佳影片獎和第57屆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女主角等多個獎項。片中的“躺平”主題引發了日本國內現象級的討論,女主安藤櫻的表演也備受贊譽。
珠玉在前,《熱辣滾燙》的改編與翻拍并不容易。很多專業人士此前并不看好這部作品,認為無論是《百萬美元寶貝》中以拳擊比賽為核心的主題,還是《百元之戀》中以“躺平”為精神底色的低欲望狀態,都不符合中國國情。而賈玲以往的綜藝搞笑定位,也令很多人懷疑她是否有能力拓展出新的演藝風格。
令人欣慰的是,《熱辣滾燙》在改編層面是非常成功的:它回避了好萊塢勵志片傳統的敘事風格,并沒有單純地去講一個追求夢想的女拳擊手如何變得更強并戰勝對手的故事,也沒有像日本版一樣,讓女主最終輸了比賽,卻贏了愛情。
樂瑩什么也不為
在《熱辣滾燙》中,女主杜樂瑩輸得非常徹底:她終日飽食無所事事,覺得還能再躺幾年;被妹妹嫌棄負氣離家,被男朋友和閨蜜背叛,被親戚誘騙去參加綜藝節目并被惡意剪輯;當她以為新的愛情和希望來了的時候,卻發現所愛之人不過是一個會為錢而輕易放棄夢想,并對她惡語相向、隨意拋棄的渣男。而且,即便是在她苦練一年終于有機會站上拳擊臺后,比賽的結果還是她被KO(擊倒)、倒地不起。
那么,樂瑩在影片最后發的朋友圈里,“打完了一場拳擊比賽!贏了一次”所指的“贏”,是什么意思呢?
這里的“贏”,既不是在實力或技術上勝過對手的贏(《百萬美元寶貝》中女主實力與對手相當,對手是利用規則漏洞出陰招才打敗她的),也不是通常意義上獲得事業、財富、愛情上的成功,而是她通過堅持和努力,改變了自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就是“贏”。
與《百元之戀》相比,《熱辣滾燙》最精彩的改編之處就在于,樂瑩并沒有像她妹妹所嘲諷的那樣“她要有本事找個男人嫁了,就算贏了一次”;在渣男回頭時,她并沒有輕易地重新掉進追求被他人認可的覆轍中,而是平淡地拒絕了廉價的“愛”,轉頭離開。電影中,當她離開的腳步停下來時,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啊,不要心軟,不要心軟……”結果,不落俗套的改編讓樂瑩停了一下,然后以輕快地起跑、跑向前方的畫面,結束了這個故事。那一刻,真的很想起立為她鼓掌。
長久以來,無論是社會上的“成功學”,還是電影故事套路中的英雄主題,都樂于不斷重復那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標準:贏得美人歸,出人頭地,商戰逆襲,打贏比賽或對手,好人打敗壞人。即便是一些借助高科技手段的動作片和科幻大制作,都在強調“成功”意味著在競爭中取勝,仿佛沒有對手就沒有“贏”。而《熱辣滾燙》遠離了這些傳統的“成功學”套路,樂瑩什么也不為——不為獎金,不為新工作,也不為男朋友,就只是為了成為新的自我,重新活一次。
“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五層次理論中,人生質量的提升在于從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歸屬需求、尊重需求,最終提升至自我實現需求的滿足。樂瑩一開始只是掙扎在較低的需求層次之上,她生命的躍升在于真誠地面對自我、認識自我,即自己的身體、自己的靈魂、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才能,也包括自己的缺陷,敢于直視自己的狀態,真誠勇敢地去面對,去抗爭,去改變。”社會學家李銀河在觀看《熱辣滾燙》之后,在微博上寫下了這番肺腑之言。
“獻祭”了自己的肉身
如果,這部作品像其他電影一樣,只是借助化妝、替身、AI換臉之類的手段去呈現女主樂瑩的成長,也并不妨礙它仍然是一部好看的春節檔合家歡電影,畢竟前半部分的笑點和后半部分的勵志都相當夠看。但《熱辣滾燙》的核心人物賈玲并沒有停留在那個“安全地帶”,她幾乎是以一種赤裸裸的方式“獻祭”了自己的肉身:
在電影開拍初期,為了營造人物喪喪的感覺,先是增重到210斤,然后在拍完胖的戲份之后,一年之內通過高強度的科學訓練,并輔以科學飲食,迅速減重100斤(體重最低時109斤),還練成了一身線條清晰的腱子肉。這讓她與專業選手同臺對抗變得可信。但凡有一點點健身和運動經驗的人,都會知道她的這種付出和成果,是什么量級的難度。
也恰恰是這種電影屏幕背后的真實轉變和訓練畫面,構成了電影后半部分最催淚的場景,以及人物和故事不容置疑的說服力。賈玲對于樂瑩這個角色的個人付出與奉獻,打破了傳統電影工業在英雄敘事領域所依賴的虛擬“造夢法”——她用“真刀真槍”的個人現實證明了:我可以。
如果沒有她用肉身的轉變對角色的加持,《熱辣滾燙》的成功量級,可能無法達到今天這種程度。繼她的第一部長片《你好,李煥英》以54億元的成績創下全球女導演單部作品票房紀錄之后(這個紀錄被2023年的《芭比》打破),《熱辣滾燙》上映僅四天時間已經達到15億票房(截至2024年2月13日晚8點數據)。
以胖身材形象爆火,憑借娛樂圈“重量級”諧星的觀眾緣,錄錄綜藝節目、拍點普通的影視劇也能過得很好的賈玲,選擇從公眾視野消失整整一年,專心訓練和拍片。而重新出現在觀眾面前的賈玲,脫胎換骨。就像片中轉身離去的樂瑩一樣,賈玲離開了她的舒適地帶,也離開了那些仍然用搞笑耍寶的“喜劇人”套路。她眼神堅定,酒窩依舊,輕快地跑遠了,跑在了她自己為自己定義的道路之上。
在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被問到“支撐自己堅持下來的是什么”,賈玲的回答是:“是你想著……想著再次見到觀眾的時候,會給他們帶來什么東西。”
作為一個觀眾,我想說,我確實收到了她和她的電影作品帶來的禮物。這份禮物是:我,可以改變自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