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個明星轉行做公職人員了!
前段時間,馬浚偉曬出港府的委任書,正式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旗下的一名委員。
說起馬浚偉,大家一定都對這張臉有印象:
他不僅是《鹿鼎記》中的“小玄子”,還是《洛神》中的曹植:
是《帝女花》中的周世顯:
也是《妙手仁心》中的張家裕:
不過,馬浚偉上一次在內地走紅,跟他之前演過的這些港劇并無一毛錢關系。
而是因為兩個獨特的標簽:一個是「馬浚偉 論文查重率0.77%」,另一個是「馬浚偉 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01
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老實說,看到這個標簽的時候,是不是心里一咯噔,還以為馬浚偉就要涼涼了。
然后點進去偵查一番,才發現自己想多了......
原來,事情的起因是當時馬浚偉發了一條微博,宣布自己通過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EMBA碩士研究生的答辯:
還透露了自己論文查重率是0.77%:
0.77%是什么概念?
內地大部分院校對于碩士研究生論文查重率的要求是除去引用文獻后,剩下的相似率低于20%就可以了。
即使是985高等院校,要求也是在10%以下。換句話說,馬浚偉的論文都是自一字一句寫出來的,跟某位論文查重率高達36%的“不知知網”的內地影星大相徑庭。
這個時候,網友們才驚覺,原來這位曾經紅極一時的TVB藝人這幾年都在默默上課讀書......
沒錯,其實早在2018年,馬浚偉就透露自己攻讀EMBA的消息,還歡快地發了條微博:
這兩年來,他也常常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比如上了某位教授的課:
完成了某門課的作業:
以及跟校友相約打羽毛球......
要知道,當時他都49歲了。
這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涌到留言區開啟了“花式夸贊”,但馬浚偉拎得十分清,認真解釋自己并非是碩士生,只是報讀了碩士課程。
更讓人驚訝的是,在北大讀EMBA期間,他還寫了劇本,演了電影和話劇,開了公司,拿下了咖啡師執照,后來還去浸大攻讀中醫。
難怪網友們都稱他為“真正的時間管理大師”......
人到中年,卻依然求知若渴,這其中一定有原因。
對于馬浚偉來說,這個原因可能是年輕時的遺憾......沒錯,在成為TVB藝人前,他因為家境清寒,根本無緣上大學。
02
從貧民窟走到舞臺
1971年,馬浚偉出生在香港的一個基層家庭,童年時代都在深水埗白田邨度過。深水埗都知道吧?香港知名的“貧民窟”。
他的爸爸是九巴司機,媽媽是制衣廠工人,收入微薄,卻還要養活一家七口。
沒錯,馬浚偉還有3個姐姐,1個妹妹,一家人住在不到200呎(約18平米)的公屋。
公屋沒有電梯,室內沒有廁所,廚房位于走廊,馬浚偉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了童年。
在之前走紅的那條微博中,馬浚偉提到自己初中就已出來打工,這話一點兒不假。
為了補貼家用,他14歲到雪糕店做兼職,16歲在圖書館當管理員,到了法定年齡后更是直接出社會工作,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
他賣過教科書,還賣過化工原料、塑膠等。
不過在打工期間,馬浚偉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唱歌,于是他決定給平淡生活增加點波折——跑去參加唱歌比賽!
有多波折呢?前43次都輸掉了,直到1993年的“第3屆先鋒歌唱比賽”,他才拿了冠軍。
換句話說,他一共參加了44次唱歌比賽......
這個比賽算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了,很快,馬浚偉與華納簽約,正式成為一名歌手,進入娛樂圈。
然而好景不長,他的歌手生涯還沒開始就匆匆結束了......原因,竟然是因為這張臉!
03
天王的熱度你都敢蹭?
來,各位先感受一下馬浚偉20多歲時的顏值:
不是夸張,這顏值,放到現在絕對不輸任何“流量”、“鮮肉”。
而那個年代香港的“小鮮肉”是誰呢?是四大天王。
沒錯,馬浚偉一出道,坊間就有傳聞說他跟黎明長得像!
至于長得究竟像不像,大家自行評判,總之馬浚偉的公司覺得像!
于是,華納靈機一動,為他想到了一個新的宣傳口號:他不是學友,他不是克勤,他不是黎明,他是馬浚偉。
這種操作,放到今天來說就是“蹭熱度”。
一下子蹭了3位前輩,粉絲們不買賬了,只要有馬浚偉出席的場合,粉絲們就會喝倒彩,口碑跌到谷底。
要知道,此時的他只是一個22歲剛出道的新人。
總之,在頂住壓力發完3張專輯后,馬浚偉不獲華納續約。
但幸運的是,早在之前他就被TVB珍姐(曾勵珍)看中,受邀加入TVB拍戲,就這樣,馬浚偉開啟了演員之路。
一開始,他只能演跑龍套的角色,混個臉熟,2年后終于接到一個配角,在《壹號皇庭IV》中飾演宣萱的前男友:
而他真正被看見,還是離不開1998年的那部《鹿鼎記》。
這部劇讓他在香港一夜爆紅,連金庸先生都說,這么多版本《鹿鼎記》,馬浚偉是最像“康熙”的那個!
自此之后,馬浚偉的演藝生涯一路順風,不僅趁熱接了多部電視劇,還坐穩了TVB當紅小生的位置。
但幾乎在同一時間,一個沉重的打擊從天而降。
04
抑郁癥8年
前面說了,馬浚偉從小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長大。而比貧窮更難的是,貧窮且生病。
是的,馬浚偉的媽媽在他6歲那年就不幸患上鼻咽癌,這些年都在好轉與復發的交替中度過,在長期的化療中度過。
漸漸地,他的媽媽喪失了味覺、聽覺、嗅覺等各種生理機能,到了后來,馬浚偉更是要靠磁寫板才能與媽媽對話聊天。
終于到了1999年,病情每況愈下,醫生建議是做手術,但馬浚偉媽媽堅決反對,甚至寫下了“動手術就是要我死”這種話。
一方面是惡化的病情,一方面是媽媽的堅決,夾在兩者之間,左右為難的馬浚偉忍不住痛哭。
或許是看到了兒子的眼淚,或許是不想讓兒子心疼,馬媽媽終于心軟,答應接受手術。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手術帶來的并發癥加速了離世的腳步,最終馬媽媽因為急性肺炎去世,而馬浚偉都未能見她最后一面。
雖然沒有人怪他,但當時做出動手術決定的馬浚偉內心充滿了自責與愧疚,葬禮過后,他躲在家中,足不出戶,因為傷心過度而患上了抑郁癥,每天靠酒精麻醉自己。
他說,“我好像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
直到8年后,他才走出抑郁癥的陰霾。
這期間他一直有在拍戲,但他后來透露,“大家不知道表面常笑、樂觀的我,其實笑的很假。”
而他后來又去浸大攻讀中醫,也正是受過去馬媽媽抗癌的啟發。
如今,他又成為一名公職人員,即將開啟人生的新篇章,也祝愿他能繼續交出不愧對自己的答卷。
最后,來聊聊,你對馬浚偉有什么印象?